朝鮮半島自公元7世紀形成統一國家後,除在新羅末期有暫短的後三國時期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直保持着國家統一的局面,沒出現過大的分裂。朝鮮半島在此期間的每個王朝都是保持長期穩定,新羅歷史有992年,高麗和朝鮮王朝分別維持了474年和518年。單一民族的特性,使得朝鮮半島歷史很少出現其它國家歷史上,由於民族矛盾而陷入的分裂與動亂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半島原本可以有個自主發展的契機,不過大國的固有利益使其陷入南北分裂和長期敵對的狀態。冷戰結束後,韓朝兩韓都意識到武力統一的局限性,並開始調整各自的外交與統一政策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朝鮮半島南北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美國和蘇聯所控制。美蘇兩國在之後的莫斯科外交部長會議上決定5年後將朝鮮半島交由聯合國託管,但遭到了朝鮮半島人民的強烈反對。美國將朝鮮半島問題提交到了聯合國。聯合國據此提出朝鮮半島舉行大選,並計劃在此基礎上成立統一獨立的政府。朝鮮半島北方拒絕了聯合國的這一提議,因此大選於1948年5月10日僅在南方進行。根據大選結果,南方成立了國民大會,並於7月17日頒佈了憲法。
1948年8月15日,以民主和資本主義為執政原則和政治理念的大韓民國正式成立[1]:1-2。同年8月25日,朝鮮半島北方進行了自主決定的選舉,並於9月8日頒佈憲法。
1948年9月9日,以金日成為領袖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蘇聯的支持下正式成立。北南兩個政權分屬冷戰東西陣營。韓國政府認為南方的選舉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的民主選舉,因此韓國政府是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北韓政府則認為北方的選舉是所有黨派都參加了的選舉,代表了全體北韓人民的意見。兩個政權都宣傳自己是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權,拒絕承認對方的合法性。
朝鮮半島南北分裂後,韓朝關係緊張,雙方都試圖通過武力達到南北統一,僅1949年一年,雙方在軍事分界線上發生的大小武裝衝突就達2600餘起。1949年5月28日,美國宣佈從朝鮮半島撤軍,只留下軍事顧問團,使半島南北軍事平衡狀況發生重大變化,成為戰爭的誘因。
1950年6月25日,韓戰最終全面爆發。戰爭停火後,韓朝雙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相互敵對的狀態[。經選舉產生的韓國首位總統李承晚認為韓國是依據聯合國議案經「民主選舉」產生的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權。他對北韓採取的是不接觸、不妥協、不承認的「三不」政策。「北進統一論」,「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一直是李承晚的治國方針之一。在李承晚執政期間,他標榜反共,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