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勝古蹟,著名寺院多不勝数,近在我們福建家鄉之泉州《开元寺》是中国東南地匿历歷最為悠久的寺庙,其面積廣大,東西塔矗立寺院古建筑群中,景观十分之美,環境幽静,是旅遊者,悠閒人仕遊览的好地方!感谢老朋友自立兄文興兄,友情伴我同行遊覽泉州開元寺。
福建旅客網
福建旅客網
開元寺是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建於唐代武則天年間,至今一千三百多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當時的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取名為蓮花寺。在唐玄宗時期,由於他創造了中國史上的「開元盛世」,所以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於是在泉州就直接將蓮寺更名為現在的名稱─開元寺。
開元寺不同於一般寺廟建於山中,而是坐落於當時最繁華的的市井間,只用一牆將塵世與佛國區隔,稱為紫雲屏,無形中也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讓善男信女只要跨越一道門就可以到達佛教世界。
開元寺中主要有山門殿、大雄寶殿以及甘露戒壇。入寺一道的山門殿也稱為天王殿,是以佛教密宗的供奉格式來建造,所以不像一般寺廟所設的風雨雷神四大天王,而是設置在密宗裡的二位守門神─密跡與金剛,也被世人戲稱為「哼哈二將」。
開元寺中的拜庭,也是信徒祭祀的地方,二旁的老榕樹盤根錯節,歷史最悠久的有800年,最年輕的也有200年的歷史。穿過拜庭來到大雄寶殿,這裡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有一天,大財主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和尚向他化地蓋廟,他說如果在3天內桑樹開白蓮花後我便相信你是佛祖派來的僧人,3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之後,黃守恭果然信守承諾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建寺。這一則神奇的傳說被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意思為「桑開白蓮,佛法無邊」,而當時寺廟取名為「蓮花寺」也是為此傳說而命名。
在大雄寶殿中供奉有五尊大佛又稱五智如來,其代表的意義為東、西、南、北、中,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正中間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也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祇,合稱五方佛。大雄寶殿還有一個「百柱殿」的稱號,全殿原先設立柱子一百根,後來因為需要放置佛像和騰出更大的禮佛空間,便加長了大梁,減少14根立柱,成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其中工匠還別出心裁的將梁與柱的交接處設計「飛天斗拱」24尊造形各異的妙音鳥,分別代表了農曆的24個節氣,在中國,只有敦煌莫高窟有類似的精美的設計。
在開元時裡有二座中國最高的石塔,建於宋代,東塔為鎮國塔高48.24米,西塔為仁壽塔高44.06米,相傳這兩座塔是古時的風水師設下的風水陣,讓形似鯉魚的泉州刺破阻礙泉州發展的永春城,從此泉州便欣欣向榮。原本這二座塔都是木造的建築,後來經歷火燒又改為磚塔,在一次地震過後磚塔也被震壞,於是才以花岡岩重建整座石塔,至今仍屹立不搖。
泉州開元寺也是唯一可以見到印度教遺蹟的中國的寺廟,泉州在唐、宋、元等三代時是中國的第一大港,當時有許多印度人在此貿易經商,因此在泉州也有印度寺廟,一直到了明代,在重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主印教寺移來的。其中包括了在殿前月台須彌座束腰處的72幅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是在印度教中特有的象徵,它們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