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國際時事新聞,真有世事如棋局局新之感。國与與國之間關系密切或是疏离,不無受政治軍事經濟之影响。中國与巴拿馬建交,是近日世界時事焦点,令学到老關注,特意编辑此集。
BBC中文網
中國外長王毅6月13日在北京與巴拿馬副總統兼外長德聖馬洛簽署了兩國建交的聯合公報。
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在當地時間12日傍晚八時(台北時間13日早晨九時)透過全國廣播電視聯播宣佈,即日起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從而結束與台灣的中華民國超過一個世紀的外交關係。
這位中美洲運河國家的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Juan Carlos Varela)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聯合國承認代表所有中國人的政府,中國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使用國,並在巴拿馬物流、營建、電信,均扮演要角。
巴雷拉說,他深信「對巴拿馬而言,中國才是正確的國家」,與中國建交將開啟一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
拿馬與中國建交 台灣外交再現警訊?中國貨輪率先通過巴拿馬運河新航道蔡英文抵巴拿馬出席運河拓寬竣工儀式巴拿馬前外長:不預期兩岸領導人出席運河拓寬竣工儀式
一小時後,巴拿馬國營電視台SERTV轉播中國外長王毅與巴拿馬副總統兼外長德聖馬洛在北京簽署建交公報後的記者會。巴拿馬宣佈與台灣斷交並不保留包括農技團與教師交換學生。
巴拿馬外交部向包括BBC在內的國際媒體證實,中國承諾接受目前在台灣約200名巴拿馬獎學金學生,提共相同數額福利。
自此台灣全部邦交國減至20國,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的邦交國降為11國。
建交過程有何坎坷?
1970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自被逐出聯合國後,迄今已失去了拉丁美洲三分之二國家的外交承認。1994年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對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國家開展支票外交,在炙烈的外交爭奪戰中雖然促成伯利茲聖盧西亞重返台灣的懷抱,但也在2007年6月7日失去了建交長達63年的哥斯達黎加。
巴拿馬與北京建交過程坎坷,1964年發生巴拿馬學生衝入美屬運河區插旗事件,遭運河區美國警察開槍鎮壓造成死傷後,當時毛澤東主席曾下令發動支持巴拿馬恢復運河主權的遊行。
1968年軍事政變執政的奧瑪爾·托裏霍斯(Omar Torrijos)上校開始與北京的接觸,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也藉1975年在巴拿馬城召開的聯合國會議到訪,促成新華社開設巴拿馬分社,正式建立北京與巴拿馬官方接觸的窗口。
隨著巴美在1977年簽署托裏霍斯卡特運河條約或稱巴美條約,美方同意在1999年12月31日完成將其開鑿並在1914年通行的巴拿馬運河。不料托裏霍斯在1983年率團出訪中國前夕,卻因小飛機失事隕命,其死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少時聽長輩談論巴拿馬運河之記憶深刻,故编辑此集之另一要點是藉瀏覽互聯網深入了解,見識世界第七奇跡─巴拿馬运河。
巴拿馬運河通航103周年。這條近代人工開鑿的運河跨越中美地峽,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大幅縮短橫跨兩洋的航程,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又名「世界橋梁」。
巴拿馬運河(英語:Panama Canal,西班牙語:Canal de Panamá)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總長82公里,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該運河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
纲络资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