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郊遊參觀戰時爐灶

昨天星期日學到老又是老習慣行走柏架山漫遊大潭郊野。由鰂魚涌市政街市傍邊之柏架山道步行到樹木研習徑,抵達香港抗日備戰的遺跡→戰時爐灶景區。
圖片說明:參觀七十八年前抗日戰爭時期,港英政府於一九三八 年, 備戰日軍而建造之軍隊炊事爐灶.此是香港歷史遺跡.特意拍攝照片與大家分享。日後有機會請各位親自前往遊覽,大大增添郊遊之樂趣!

港島柏架山的戰時爐灶遺址,位於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分) 的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內,途中可一睹建於1938至1939年的兩個四組野外爐灶遺址,也是現時唯一所發現及保留下來的戰灶遺跡。除爐灶外,附近還發現一些儲糧庫和疑似當時用來匿藏的山洞等殘跡。

1938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佔領廣州後,面對日本的威脅,港英政府不得不為抗戰作好準備,包括統制糧食、灌輸防空知識、加強救護訓練,以及在人口稠密的地區興建防空洞等。柏架山西北麓的四組野外爐灶,便是這段時期設置的備戰之一,目的是供市民在戰亂期間作煮食之用。

1941年12月8日起,日軍揮軍南下,11日至13日攻克新界及九龍後,日軍在中間的4天內休息備戰港島,蟄伏不動。於18日晚在硝煙中渡海至港島鯉魚門海峽及北角一帶強行登陸,英軍與日軍曾在鯉魚門砲台海岸激起了一場漫天烽火的戰鬥。除北角至柴灣一帶即被日軍攻克外,半山的寶馬山和柏架山也迅速被日軍佔領,而當時匿藏在柏架山上或山洞裡的居民都來不及使用這些爐灶避過戰禍。

香港保衛戰事由1941年12月8日至25日晚投降為止,僅僅維持了18天便告結束。駐守最後防線的港島於19日在黃泥涌峽與日軍連場激戰,雙方都死傷慘烈,而整個港島更在數天內便告淪陷。這些野外爐灶從來未經使用,戰後一直被荒置在山上,雜草叢生。由於柏架山上一帶發展不大,該等野外爐灶得以保留下來,成為另類自然教育徑的一份子,以及供人憑弔。 
  (剪輯網絡資料)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兆成行宣傳產品 促進生意興旺

                                         兆成行刊登廣告 推銷美容產品
香港各行各業市場競爭激烈,營商者須關注社會變化,隨時勢變遷而靈活應對,謀略有利生意發展的經營方法,悉心打理業務 ,鞏固公司基礎,令其壯大而屹立不倒 。香港自九十年代起工業原料行業日漸式微,促使兆成行發展多元化生意, 其中主要項目是 :化妝品原料,美容護膚用品,法國香薰精油及健身按摩油。

現代大都會市民追求生活享受,樂於採用香薰舒心減壓, 按摩保健。兆成行緊隨時代潮流,迎合顧客的需求,供應優質價廉的香薰油,按摩油等等。 並揉合最時興及傳統的推廣手法 : 分別在Google,yahoo 搜尋器及香港三大報刊登載廣告,向閱覽者推介香薰按摩油功用 ,  務求能接觸到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顧客,以招徠生意。
在創立品牌,推廣銷售產品過程中, 學到老與諸位同事深深體會到經營生意之艱辛, 須竭盡心力, 絞盡腦汁, 採取多種銷售推廣方法。兆成行選擇在報章刊登廣告宣傳商品 ,認為是最直接與客人接觸的渠道, 而選擇Google,yahoo 搜尋器是因為美容產品的獨特性及網絡世界之瀏覽者層面廣泛,有利產品之宣傳推廣可.兆成行在以上三種傳播媒體登載廣告,以觸動人們之消費欲念,覺得宣傳效用顯著,但重要者是以貨真價實,功效顯著,加上薄利多銷的經營手法推廣產品,確實能擴大客源,促進銷售,營業興旺。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學到老與諸位同事深信顧客能似雲而來,令公司門庭若市,生意業績蒸蒸日上!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安海同鄉參觀慈山寺

安海同鄉聯誼會於10月24日組織旅港鄉親前往沙田大埔參觀慈山寺,大受同鄉會員歡迎,鄉親們踴躍參加,大家遠離市區塵囂,得以禪修凈化心靈,並促進同鄉聯誼。是很有意的旅行活動.附上關慈山寺之圖文資訊,選登與各位分享。
































《慈山寺》是香港一座大型佛寺,位於新界大埔區汀角及船灣附近的洞梓,佔地46,764平方米,建築樓面面積達5,100平方米,李嘉誠捐資15億港元興建,於2014年竣工,2015年4月啟用。
慈山寺分三個區域,中間是寺殿,僧寮和觀音像則分別座落在兩旁。慈山寺採取了低調建築,顏色、材料及比例都配合自然環境,以求營造修行氣氛;當中大雄寶殿的建築比例乃依從唐朝佛寺,屋頂不高,尺度配合八仙嶺的高度。在大雄寶殿前,大庭院的青銅燈籠則參照了位於日本奈良的東大寺的作品。
慈山寺的設施包括:
一座76米高(相當於約25層樓)的戶外青銅合金觀音像: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觀音聖像,坐北向南,與位於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遙遙相對。一座佔地約1,027平方米樓高18米的大雄寶殿:供奉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佛頂有金蓮花華蓋。佛像後的空間有大幅壁畫,取材自敦煌石窟,又擺放了國學大師饒宗頤手筆的《心經》。一座佔地約333平方米的觀音殿三座佔地共約1,350平方米的僧寮,樓高兩層,一樓有5間房,全部均設有獨立洗手間;另外,位於最遠一設屬於高度設防,安裝有防彈玻璃的門窗[2]。一座可容納近120人的素食膳堂一座佛教資源中心110個私家車停泊位和13個旅遊巴士停泊位。
2003年12月,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擔任社長、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擔任名譽顧問的香港正覺蓮社提出了發展慈山寺的計劃。有關項目主要為了傳揚佛教,提供靜修環境為目的,並且保證不會作為骨灰龕或者發展成為旅遊發展項目。計劃曾經引起環境保護團體以及部份區內居民的關注,例如需要砍伐山林,並且擔心區內唯一出入的道路汀角路不能夠應付其落成後所增加的交通流量,惟經過覺光法師及工程設計人員在區議會及城市規劃委員會解說後,此計劃獲民政事務局及規劃署同意,於2006年6月獲得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5]。2008年7月,香港政府以7,121萬港元撥地予正覺蓮社修築慈山寺及觀音像,土地有效期達50年。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家鄉景觀掠影

學到老閒時生活樂趣多,郊遊,運動,聽歌,攝影及瀏覽“萬花筒”之互聯綱,還有看看自己親手拍攝之各色照片,特別是觀賞家鄉的景致影像更是别有一番樂趣!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柏架山 大潭郊野風景照

柏架山和大潭水塘離學到老鰂魚涌家居咫尺之近,風景如畫垂眼前,令人心曠神怡,成為學到老假日閒時必到之郊遊勝地。遊覽『大潭郊野公園』之萬頃曠野,悠然漫步柏架山麓,呼吸山林中之清新空氣,欣賞大潭水塘風光景色,置身大自然的清靜環境,真有遠離都市塵囂,置俗事於身外之感覺,心境十分舒暢,是學到老生活中最佳享受!
遊覽柏架山和大潭水塘,成為學到老的生活習慣,久而久之便有一份特別的情感,欣賞其景物,百看仍是賞心悅目,視為心目中第一美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