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走訪慈靜敬老院









家鄉安海─文化古鎮



根據歷史記載,家鄉安海鎮正式開埠建鎮於宋朝,初期稱安海市。歷史真悠久,長達900年,是福建省著名的文化古鎮及經濟强鎮,也憑著天下第一長石橋-安平橋、龍山寺、瑞光塔及石井書院等等名勝古蹟,被評定為4A旅遊地區,令安海鎮聲名大噪而聞名全國,東南亞及至全世界。我學到老身為安海人,引以為傲也!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文化古蹟風景名勝多,請網友們光臨學到老的家鄉安海鎮旅遊渡假,定是盡興而歸也!

百度百科:安海镇為是福建省晋江市下辖镇。位于福建省晋江市西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安海古称湾海、安平、石井、鸿江、泉安,属滨海区丘陵地带。境内最高点为灵源山,海拔305米。外来人口繁多。2008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便是从安海镇。该地区工业行业众多:主要以五金、妇女产品、玩具、服装、制鞋为主要的支撑产业,由于早期的繁荣也使得称为闽南的交通枢纽。在1922便设立的安海汽车站,主要为发往泉州与厦门两地的车辆。明清两代,安海文风鼎盛,共计有进士43名。
2018109日,安海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1]2019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5403公顷,常住人口161301
 
安海镇别名
安平,石井,湾海,鸿江
行政区类
所属地区
福建省晋江市
建制沿革
吴永安三年(260),会稽南部都尉改为建安郡,析建安郡侯官县地置东安县(282年改晋安县),县治在今泉州市南安丰州,湾海属之。
 
唐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晋江设县建制,湾海隶属晋江县。宋开宝年间,唐名臣安金藏的后裔安连济徒居湾海,易湾为安,始称安海。宋代地方建制以统里,安海属晋江县开建乡修仁里,称安海市。安海港的海外交通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出现“港通天下商船,贾胡与居民互市”的繁荣景象。
 
宋元佑二年丁卯(公元1087年),泉州设市舶司,州府遣吏榷税,为征关税在安海建“石井津”。南宋建炎四年庚戍(公元1130年)建立“石井镇”(清代复称安海镇),朱熹之父朱松为首任镇官,安海镇建制由此开始。
 
元代改乡里为都,晋江县分为十七个都,安海属八都,沿称“石井镇”。元至正年间废镇制,设立巡检司。明代承元朝旧制,安海仍属泉州晋江县第八都,改称安平镇。洪武二十年丁夕卯(公元1387年),江丰侯整饬海域,撤去巡检司。万历三十四年丙午(公元1606年)又设驻安海馆。翌年移泉州通判驻镇。
 
清代复安海镇旧称。由古陵把总驻镇,建安海讯。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设户部税官,称鸿江澳。此即鸿江别称之由来。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晋江贴堂县丞移驻安海设分县。
 
清末安海设有海关厘金机构。辛亥革命后,安海仍设分县。1915年改分县为县佐。1919年建安海县,翌年复为县佐。1933年晋江县划分为六个区,1935年改划为四个区,安海为第二区。1944年撤区改称乡镇,安海合附近村落为安海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依当时县分区、区辖乡建制,安海为晋江县第六区。 19511月,划晋江县的城关区、第四区的浮桥、王宫一带建立泉州市。晋江县城设在青阳,重新划分为十四个区,安海为第十三个区。19527月实行小区小乡制,晋江县设二十个区,安海为第十区。19559月,全县又改设十六个区、两个镇、一个直辖乡,安海恢复镇建制。195810月,安海与可慕、内坑两乡合并,成立五里人民公社,后改称安海人民公社。
19616月,安海人民公社划分为安海、内坑两个公社。同年6月,安海人民公社划为安海和安海公社。19651月安海公社又划分为安海镇和安海公社。19704月镇社合并仍称安海公社。19809月安海公社又划分为安海镇和安海公社。同年11月,公社、镇改称管理委员会。198410月,安海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建制;安海镇管理委员会改称为安海镇人民政府。19856月,安海镇与安海乡合并称为安海镇,沿续至今。








觀賞安平橋


中國地大物博,名勝古蹟數之不盡 ,最美的是家鄉安平橋,其風光景色永遠占據學到老心中的第一位。
"當你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給你四周的人。才能讓這些美好的事物確確實實的散播到世界各角落。"摘自博友張振BLOG
真遺憾,安平橋因長年失修保護不力,至今尚關閉,致使本人學到老未能悠然漫步安平橋上,只好遠眺及長镜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