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中秋夜遊維園賞燈飾觀舞龍

 

連連兩天的中秋節假期,學到老歡度佳節之外又享受金秋時節清風送爽的美好時光!中秋節當晚家裡備有豐富的美食佳釀,芝華士12年期威士忌美酒一杯在手,慢慢品嚐,真感到悠然自在!晚餐後餘興未盡,再度前往維園觀賞綵燈及大坑舞龍。來自四面八方之中外遊客與香港市民浩浩蕩蕩湧入維園,整個綵燈會呈現人山人海的場景,歡慶中秋節之氣氛真是十分熱鬧!
學到老隨著簇擁的人群進入維園,但被重重人潮所攔截,不容易拍攝到精彩的大坑舞龍景像,只好再次拍攝中秋采燈。至於聞名的大坑舞蹈,留待瀏覽網絡有關資訊及圖文了。

百度:大坑舞火龍是香港銅鑼灣大坑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最遲於19世紀末便已出現,但實際由何時開始卻無從稽考。民間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習俗。 2011年5月23日,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據說大坑原為客家漁村,村民以耕種及打魚為生。直到某年大坑發生風災以致瘟疫,死人無數,有村民提議於中秋節在村周圍舞火龍,燒爆杖,希望驅除瘟疫。自此當地人每年中秋節前後三日都會舞火龍,祈求風調雨順,合家平安。近代人認為由於爆杖中所含的硫磺有殺菌功效,故舞火龍驅瘟疫之習俗仍有科學根據。
火龍的製造:龍身用稻草紮成(現改用珍珠草);龍頭由藤條屈曲為骨架;龍牙以鋸齒的鐵片造成;雙眼睛是手電筒;舌頭是漆紅的木片。帶引舞龍的珠球是個沙田柚。舞龍時,全條龍身都插上火紅的香,在夜間舞動,點點星火,十分可觀。
從前,節日完畢後,習慣把火龍拋下銅鑼灣避風塘的海底,以示“龍歸滄海”,但為免污染海水,於深夜用貨車送到焚化爐去,變作“飛龍在天”。
活動地點: 銅鑼灣大坑區,巡經路線包括蓮花宮、浣紗街、安庶庇街、新村街、布朗街和華倫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