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夏日如何防中暑

健康過三伏養生要順天時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
專家提醒躲開陽光未必躲過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進入高發期。在許多人印象中,在烈日下勞作才容易中暑。對此,專家提醒大家,其實在高溫且通風效果不好的環境下,人體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襲。而頻繁穿梭於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者,更容易患上暑溼感冒。
專家提示說,不要以為只要避開陽光,就可倖免於“暑”。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只要是在高溫、通風不良且溼度較高的環境下呆久了,同樣容易“中招”。因此,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保持通風尤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很多都有空調,空間過於密閉,而且氣溫與室外的高溫反差很大。楊人們頻繁在室外的高溫環境和室內的低溫環境中往返,機體忽熱忽冷調節不過來,就很容易患上暑溼感冒。大熱天人們在室外行走時,面板上的汗腺大開,突然進入到十幾二十攝氏度的空調環境中,這時體內的暑熱還沒來得及排完,寒氣就突然襲來,很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和病症。另外,過於貪戀冰冷食物會引起的腸胃不適,長期吹電風扇、洗冷水澡來降溫,都易引發暑溼感冒和各種毛病。這些都是暑溼引起的健康問題,也是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現。
[健康過三伏養生要順天時]
防暑祛溼藿香正氣液最適用
現在生活好了,曝晒中暑已經大大減少,然而吹空調,吹電風扇,吃冷飲等人工過度降溫方式,導致暑、寒、溼等多種邪氣傷人,出現暑熱頭暈、熱傷風、腸胃不適等多種疾病的人卻越來越多。從中醫來講,這些人群多是“內溼外熱”的病理症狀,所以用傳統的藿香正氣製劑如太極藿香正氣液來解暑,就再合適不過了。太極藿香正氣液是運用藿香、厚樸等具備揮發、升騰作用的藥物,通過中藥芳香療法,把人體中暑後“內溼外熱”的封閉病理體系開啟,揮散掉體內的溼氣、抵禦體外的熱氣,這樣五臟六腑的執行功能就能恢復正常,人體就可正常排汗了,中暑症狀也就很快消失。需要提醒的是,藿香劑型很多,液體製劑液起效最快,對治療暑熱疾病更合適。而且“液”不含有酒精,對人群沒有限制,男女老幼皆宜,開車也不會酒駕。
三伏養生扶陽去火,多酸多甘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徵,此時如果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易致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更衰。
[健康過三伏養生要順天時]
另外,夏季暑溼對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菠蘿、西瓜等。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同時,牛奶營養全,可以溫脾、補水、滋陰,也是夏季良品。
(健康網)
學到老:暑氣逼人,要做好防暑措施,最重要是饮多点水,有充足睡眠,進食含丰富维他命C 的水果,避免烈日暴晒,这样中暑感冒就遠离大家吧!

老一輩認為進補可以有病醫病,無病強身。不過,病菌、病毒無處不在,與其靠吃補品,倒不如多做帶氧運動、保持充足睡眠、維持良好情緒及均衡飲食,從而增強個人的抵抗能力,自然無懼病菌、病毒埋身!

註冊物理治療師吳俊霆

大部分人都知道,維他命C是有助維持免疫力的一種營養素,可能不少人患病後,會大量進食橙,以補充身體的維他命C,從而增加身體的抵抗力,然而,註冊營養師尹耀林(Edwin)卻不建議這種做法,他說:「發病期間,上呼吸系統的抵抗力都會較弱,在此期間再進食大量果糖,只會令氣管更易受敏感,從而增加痰液及咳嗽的機會。」

雖然維他命C及鋅這兩種營養素,是可以維持身體的免疫力,然而,Edwin補充,就算增加身體的維他命C,對已入侵的病毒來說效果亦不高。

大蒜具殺菌力

除了吃橙之外,Edwin表示有一較佳方法既可增加維他命C的攝取,又不影響病情:「就是飲用檸檬水,因檸檬本身亦含豐富維他命C,而且果糖含量比橙低很多。再者,如將檸檬加入熱水,亦會產生一種天然的化學物—翔苯甲氨基酸乙醇,這種物質是一種天然類固醇,對消除氣喘尤其有效。」另外,Edwin表示有研究指出,大蒜具有殺菌及提高人體免疫力作用,是防禦病毒或細菌侵襲的良方。

其實要保持身體免疫力,除了靠均衡飲食和充足休息外,注射預防疫苗亦可增加抵抗能力。Edwin說:「很多醫學報告均指出,體弱人士注射疫苗後,不僅可減低患上流感的機會,而且就算一旦染病,病情亦較輕及容易康復。不過注射前有兩項要點需注意:(一)對蛋白有敏感的人士不宜注射;(二)生病時亦不宜注射。」

有效運動量

Elton表示每周進行3次運動,如果想有效提升免疫力,運動量最好保持在最大強度的5成至8成左右,皆因運動量低於4成會沒有成效,然而,運動量長期高於8成容易引致勞損性傷患。

註冊營養師 尹耀林

物理治療師:帶氧運動幫助最大

一般人都以為出入冷氣地方若穿衣不足會「冷親」、受風寒會令免疫力下降,然而,註冊物理治療師吳俊霆(Elton)表示,研究顯示單靠食療對提升免疫力沒有太大幫助,身體亦不會因「冷親」而發病,患病與否主要看人體的免疫力是否足以對抗病毒。

Elton說:「免疫力其實是指身體避免受感染的能力,免疫力愈高抵抗病毒的能力亦愈好,而一般人的免疫力包括兩種主要因素,第一是身體外在的免疫,皮膚、黏膜及胃酸都有免疫作用,可以防止病毒直接進入身體;至於另一種,則是身體的免疫細胞與病菌對抗。」想要提升免疫力,就要增加身體免疫細胞的活躍能力,只要身體免疫力好,病菌便難以入侵,Elton指口腔及鼻腔長期存在細菌,人並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受冷而發病,受冷而令人病的原因,醫學界普遍認為是受冷而引起局部(如鼻黏膜)血管突然收縮,令局部血液循環變差,病菌得以突破免疫細胞的重圍入侵身體,而不是直接因為穿衣不足而冷病。

改善血液循環

由此說明,假如血液循環佳,抵抗力會較好,曾有研究推論如人體體溫輕微上升1℃,免疫力可提升約3成,Elton解釋:「醫學界普遍認為當人體體溫適當地輕微上升,新陳代謝率以及免疫細胞都會比較活躍,全身血液循環亦會增加,易於對抗入侵的細菌。」至於增加血液循環的最佳方法,Elton認為是做帶氧運動,例如游泳、跑步或踏單車。他補充,做帶氧運動不單免疫力有所提升,更有抗氧化及抗衰老之效,反之,長期沒有做運動,體溫會因而過低,免疫細胞的活躍能力因而不足。

另一方面,Elton指出,研究證明情緒長期受困擾、有壓力、心情欠佳等,壓力賀爾蒙皮質醇過亢削弱免疫系統的活動,妨礙T細胞的繁殖,而帶氧及耐力運動則可以令壓力賀爾蒙下降,當皮質醇減少了,免疫力亦會變好。」

過量運動反效果

雖說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但不代表做得多就好, Elton說:「1987年有研究指,2,300名參加洛杉磯馬拉松的運動員,完成比賽後,約有七分之一人生病,人數相對有接受訓練而沒有參加馬拉松的人高出5倍,原因是過度訓練會使人過分勞累,抑制免疫細胞生長,而長時間跑步令身體出現微細創傷,產生活性氧,也導致免疫系統變差。」

他續指,另一項於多倫多大學進行的研究,亦顯示做運動多不一定比做運動適度好,「研究中,一班19至29歲沒有運動習慣的年輕人,進行為期12星期的訓練,其中一班每星期做3次40分鐘的帶氧運動,另一班則做5次,但血液檢查中發現每星期運動3次的人,其殺手細胞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七,免疫細胞沒有減少,但一星期5次運動的人,殺手細胞只增加百分之二十一,免疫細胞卻下降了33%,證明運動量過多,不一定會令免疫力好。」故此,想提升免疫力,Elton建議大家每星期做3次全身運動,每次約進行半小時至1小時,這樣能增強抵抗力之餘,又不會令身體過勞。

註冊物理治療師 吳俊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