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多角度看世界

欣賞美文 多角度看世界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我们看见的绝不是同一个世界,眼睛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头脑和他们各自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对春蚕,甲说:“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乙说:“作茧自缚。” 对月亮,甲说:“历尽千山万水,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乙说:“不过是借助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
你能说他们谁对谁错吗?恐怕不行。你能说哪种说法没道理吗?恐怕也不行。
可是细心玩味之间,你是否会觉得已少了点积极进取的思想,而多了点“万物皆与我为难”的消极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事物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大的差异呢?我想,这与人们各自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不同是分不开的,萧伯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同是桌上的半瓶酒,乐观主义者会惊喜地叫喊:‘还有半瓶酒呢。’而悲观主义者会惊讶地叫喊:‘只有半瓶酒了。’”人们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所看见的景物难免会笼罩上一层主观色彩,很难想像一位悲观厌世的人看待周围的事物时会挖掘处什么积极向上的力量,他所看到的一切只会丑陋而毫无生气的,而这些所看到的景象,又会使他对这个世界更加丧失信心。
 
这么说来,悲观消极的人们只能恶性循环,自暴自弃下去了吗?不,灵丹妙药,只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好比打仗,既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也可以说是屡败屡战,而两者产生的效果却是迥异。前者会使民心涣散,士气低落;而后者却可以鼓舞斗志,振奋人心。
再比如说,有人想到自己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在太阳系中,太阳系在银河系中,银河系在宇宙中??哎呀呀!人类太渺小太渺小了。可是想一想,我们虽然仰视宏观,却尽可以俯视微观呀!
 
得既看得见遥远星球的运行,又感觉到亿万原子在皮肤上的轰击,才能老老实实地做人来吗?
也许会有人问:“这岂不是有点精神胜利法的味道?”是的,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但这种胜利法,为的是把你从消极的泥潭中拽出来,使你从阴暗的井里跳出来。你最终会发现,你周围之所以有阴影,是因为没有朝着太阳走。世界依然很大,天空依然很蓝。“作茧自缚”的背后有的是一匹匹精美绝伦的绸缎,折射的目光,也会焕发出一泻千里的光彩。
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有了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世界上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呢?
附上学到老拍照

一念放下 万般自在


一念放下 万般自在 新浪博客徐汉雷
一念之心能够放下,万事就会得到解脱与自在。 在生活中,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多了许多的不快与烦恼,甚至于觉得生命是如此沉重。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才是快乐。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因为放下就是快乐,放下就是解脱,放下才会一身轻松。 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憎爱之念,盘踞心头,无法得到解脱与自在。若能了解修行没有便宜事,自己做主,烦恼自度,对心爱的一切人、事、无都能割舍,对违逆境界能够坦然接受,进而做到无憎无爱,达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我之境。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人生中的很多东西,若须要放下时,不妨就放下吧,放下才能得到解脱。 
【感悟】 “放下”,在一般人看来似乎就等于“失去”,认为是消极的行为。事实上,放下才是真正的提起,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与自在。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觉得很真理。是的,凡种种,若是心里放下了,那么天地也宽了,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就是这个理吧。   但这“一念”指的是哪一念?“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上的记载。还是指“五蕴”?好像都不是。只怕是“执着”。本来七情六欲也不会坏什么事,当它成了坏的理由时,往往就在于太“执着”。   太执着,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太执着,所以明知不可留而留之;太执着,所以明知不可得而得之。   一念之过在于“执着”,不执拗一些,或许就给自己留有的余地就大一些,给别人的余地也大一些。可总是“太执着”,所以才会把自己逼入悬崖峭壁,让自己难以回头。   可是,一念执着放下,那万般自在究竟是什么?我还需要把“万般”吗?都是在自己三尺之外,近不得身入不得心,那“万般自在”又有什么意义?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是佛语梵音,但却不能让我醍醐灌顶,唉,终究是缺一些领悟和绝决的能力。 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种坦然,不是无奈,更不是放弃。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 悟,是一种灵性。人生再是,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只有该放下时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惟有放下 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