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拜讀台灣作家童元方文章



跨境與走城—來回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之一)
發文時間: 2019/04/16 
 /童元方. 台中瀏覽數 / 8,950+
★一、
歲末年初,總是有事要回一趟香港,居然突發奇想:不如跨海過港珠澳大橋至澳門,再經珠海入廣州,搭乘廣深港高鐵返港。上世紀一九八○年代初,香港首發跨海大橋計畫,連接香港與珠海,九○年代初珠海提出伶仃洋大橋方案,又因港英政府反對而擱置。1997時因青馬大橋通車,赤鱲角新機場亦完工,改變了香港的交通視野。千禧年後遂有了港珠澳大橋的新計畫,代替了伶仃洋大橋的舊計畫,以「Y」字的理念設計,一併將澳門連接起來。
我與港珠澳大橋的修建,冥冥之中似乎有個朦朧的情結:也許最早是因為「伶仃洋大橋」這個名字。珠江口外珠海、澳門、香港之間的洋面就是伶仃洋,因為忽必烈的大將張弘範讓文天祥去勸降另一宋將張世傑,文天祥回覆張弘範的那首名詩就叫作「過零丁洋」,「零丁洋」後來多寫作「伶仃洋」。那首詩的後半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真乃千古絕唱。改課綱之前的中學生沒有人沒讀過。丹心對汗青,文天祥以文人報國,不願愧對天地。他一腳踏入歷史,完成了孔孟的價值觀。二十多年前我離美搬到香港時,方知文天祥被俘的五坡嶺在廣東海豐,崖山海戰在江門新會,而伶仃洋竟在香港附近。在亡國的命運裡,在鴉片的屈辱上,海上生明月,萬花筒般的美麗燈影,幻化出璀璨的香江。
我的心總牽掛著這座橋,不知會不會修建,2011年香港段工程開工,2014年近三千噸的鋼製橋面吊裝於海上時,我已搬回台灣,只遙遙惦記著這座橋。接著主體橋梁貫通,隧道段貫通,20181024日全線通車。
聖誕節前我從台中到台北,第二天即從桃園飛香港。聽說很多人等著過橋,三個鐘頭也上不了巴士,相約一起旅行的朋友住在天水圍,為了早起不耽誤時間,我也住在天水圍的酒店。當天是冬至,香港在地人都要做冬,我與從前的學生飲茶聊天,敘了一天舊;晚上跟另一位離家在外的學生一起吃晚飯,我想吃雙層大漢堡,又怕份量太誇張了,她說現在的漢堡都很小,我就點了。我們兩個竟在麥當勞過了冬至,我也真的吃了個雙層大漢堡,而那漢堡也真的很小,但天水圍的夜很溫馨
尚有二、三及四章節,請按連結閱覽全文。
以下為413日往珠海旅遊,途經港珠澳大橋之手機拍照及2013年遊澳門之單鏡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