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一首《清晨》感恩生命中所有遇见!

一首《清晨》感恩生命中所有遇见!请关注👉 音乐虫会馆 2022-10-1 发表于河南

                學到老拍照






瀏覽微信訂閱訊息:好冷啊~来晋江玩一玩就暖和了!

 瀏覽微信訂閱訊息:好冷啊~来晋江玩一玩就暖和了!人文晋江 2023-01-30 20:31 发表于福建春节期间(1月21日-27日)全市重点监测的5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7.97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9.97%

其中:五店市15.118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5.88%;

  • 梧林传统村落6.528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4.89%;

  • 安平桥4.143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1%;

  •  https://mp.weixin.qq.com/s/h9p4NJtgBAeMFNbT4bubTQ

      

                   學到老分享故鄉情照







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學到老遊覽赤柱半島

 2023年1月29日日星期天,學到老特地乘車前往港島南區赤柱半島遊覽觀光,漫步聖士提反灣海泳灘,逛赤柱大街小巷,拍攝赤柱各處景致照片,半日遊樂悠悠!

瀏覽香港旅遊資訊:赤柱(英語:Stanley)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半島,淺水灣以東、石澳以西,曾為英屬香港的首都,是著名旅遊景點。

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樹,樹上有鮮紅色的花朵,在日出的陽光照耀下,樹木看起來像赤紅色的柱,因而稱為「赤柱」。

歷史編輯

《中國叢報》1841年香港島人口統計

《粵大記》中已標有赤柱地名

赤柱自古便是香港島主要聚居地之一。明代重要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赤柱地名。

水上人漁民,源自遠古百越族,自遠古時代開始就在廣東一帶聚居,他們是香港最早的居民。赤柱,曾經有不少水上人聚集,船影處處,不過時代轉變,今日已不見漁船。1841年5月由英國人進行的首次人口統計,在香港島的4280名原住民其中超過2000人就是在赤柱一帶,當時有相當多的水上人。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赤柱曾是當時香港島的首府。後來雖然行政中心改為設於香港島中上環區,但赤柱仍然作為西方人為主的住宅區之一。

此外,赤柱亦是香港島軍事據點。清朝時期,赤柱已有名為赤柱汛的營汛。香港於1930年代的英國殖民地時期,英軍為防範日本侵略所以在黃麻角設立赤柱軍營。興建軍營期間因為原址及附近一帶有農民居住,香港政府於是在赤柱大街興築了八間平房來安置原住民,即現在的八間屋。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駐港英軍最後據點的赤柱炮台炮火令日軍傷亡嚴重,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在九龍半島酒店內下令投降,但是當時駐守赤柱的東旅華里士準將未確定港督投降令之真偽,至12月26日華里士確認投降令後才投降 。香港日佔時期的聖士提反書院現址是白人的集中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香港輔政司詹遜離開赤柱拘留營後返回中區的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組成了臨時政府,1945年8月27日詹遜宣佈英國恢復對香港的統治權,香港政府稍後在赤柱處決最少22名日軍戰犯。昔日在黃麻角的赤柱軍營在香港主權移交後現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使用。

英治時期作為香港的印鑑和代表香港的香港徽章下半部份阿群帶路圖的歷史就是發生於赤柱。阿群帶路圖大意講述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她是一名水上人漁民,因為路是阿群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群帶路」了。有說英軍初抵港島時,由陳群帶領在赤柱一帶登陸,經香港村,薄扶林等地到港島中上環一帶。經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以水上人音回答「香港」,英人即以水上人音「HONG KONG」為記,便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

赤柱是香港島極限區域;而赤柱亦為鄰近黃竹坑、鴨脷洲和香港仔工商業區的居住區。









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欣賞美文: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天,珍惜人生路上的一切。

 欣賞美文: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天,珍惜人生路上的一切。"希望在燦爛黎明,期盼在金色黃昏,頭上的天蔚藍蔚藍,腳下路深淺深淺。一花一世界...珍惜人生路上的點點滴滴,在生命的旅途中,好好用心去欣賞那沿途的風景吧。因為錯過了,就不再有了。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畢竟只有一次。開心是一天,苦惱也是一天,何不去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道風景!只要你用心去欣賞、感悟、品味生活,必會有不同的收穫..."原文網址https://71a.xyz/Qlnpgp



照片9:前參加同鄉會舉辦的郊遊活動,榮譽主席顏先生一看到本人暢遊山水笑容滿面,隨即用手機捕捉“學到老山水喜相聚”鏡頭,此照片值得恆久保存。





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

欣賞描寫花卉的佳作《花草缘》

 欣賞隨意窩網友描寫花卉的佳作《花草缘》 也許鄉下出生長大,從小就和花花草草結了緣。小時候,鄉下野地多,當別人將之視為禁區時,我總愛流連其間,有時甚至被幾朵豔麗的野花誘惑,甘冒"牡丹花下死"的危險,一逞風流.小小的我覺得酢漿草的朵朵粉紅小鈴,美的讓人驚豔之餘.竟還有黃花品種,偶而還能發現有四片葉的,那天真是幸運美麗的一天,還記得大人們總會笑說野花有什麼好看的?當然,天真的我不懂勞動的辛苦,把農夫嫌惡的野花全當了寶.

兒時最愛在土地公旁玩耍,週邊滿滿的花草,便成了我們玩家家酒最上等素材.紅豔的扶桑開得放肆囂張,我們喜歡拔下中間的黃花蕊黏在額上鼻上,花芯看似黏糊的汁液,貪饞的我們,竟意外有了微甜的野味可享;而長長的綠葉中挺立著幾支素白鮮明的是文殊蘭,喇叭狀的花型外圍加上幾絲細長的花瓣,,像女人的白裙裾添上的幾穗流蘇;滿籬滿架的紫色波浪是牽牛花的掀起的風滔,這原是來自美國的嬌客意外地熱烈愛上台灣,由新住民身份宣賓奪主,成了台灣大地野花主角.小小年紀的我,當然不專業,純粹覺得它們有趣又漂亮,是絕對沒有任何傷春悲秋的感懷的.因此老分不清刀傷草和蒲公英有何不同?錯把芒草當蘆葦.以為大花咸豐草是菊花.在天真的世界裡一切都不是問題.

也不知從何時起,野地尋花問柳已滿足不了我的小小花心,開始拈花惹草,想把野花變家花.第一株被請進家來的野花,我記憶猶新,只是到現在始終沒弄懂她叫什麼.說花其實她的花極小.倒是羽狀複葉還算美,倒是葉梗上會長滿一長串紅色小果子,像一顆顆小紅豆.又似一粒粒紅珍珠,生命力旺盛的她根本不須照料,沒多久就穿破了寶麗龍盒,樹根拚命地往牆角鑽,蓊蓊鬱鬱,展現十足野性,也算奇觀.之後許多知明不知名野花一一被我請進家,紫瓣黃心的小菊叫馬蘭.像極小燈籠的叫倒地鈴(其實她原本也是園藝植物,也是意外"撒野"地愛上台灣).

印象最深刻的野花是野牡丹,一個很衝突的名字,這名字是長大了才弄明白.牡丹也是到了高中才親眼目睹,但兒時就被她的粉紫鮮麗深深地攫住目光,牡丹真是花中之王,無怪乎唐人要為之傾倒瘋狂.才會有"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驚世駭俗的風尚.但這一抹粉紫在野地裡顯得脫俗清新,比園藝種的紫牡丹更好看,用野紫羅蘭形容好像更恰當.對野牡丹是有感情的,已逝的鄰家伯母在我兒時總喜歡帶我回娘家,路上就曾經摘下一朵,當時把她叫作玫瑰花,雖然叫錯了,伯母還為津津樂道,我想她是在說讚美我的想像力與天真吧.

隨著年紀越長,也越來越敢拈花惹草,有了些錢,膽子也大了些,開始對奇花異卉感興趣.第一個闖進我栽花史的是鬱金香和風信子.在早期這些進口花卉是極稀罕的,當時我又特別愛荷蘭這個花的國度,人間天堂.迷醉於鬱金香一支支優雅的高腳杯,也風信子傳遞出來的花信吸引,狠下心存足了錢花一百元買了兩顆球根.年少的我,花心蕩漾.就像銀霞癡癡盼望蘭花草,我也在忙錄的考試中看到花兒報信開出芬芳,細長的枝上挺著一朵豔紅的鬱金香,像極一支盛滿紅酒的高腳杯,陽光下顯得璀璨.母親也讚嘆這奇花,母親建議該撐個枝條好扶起這一身嫋嫋身軀,我卻不聽,總覺的俗氣難看.唉,才驚豔不久卻又驚愕萬分,她的弱不禁風,竟然折彎幾乎斷了花枝,彷若垂頭嘆氣.一旁的風信子更慘,花信竟葬在腐根爛球中.

當了老師結了婚,有了更寬闊的財力及栽花經驗,花心越來越張狂,奇花異卉越來越多,光是辛夷就讓我一連買了四株,其他如:杜英. 百鈴 .流蘇 .黃茶花列名花譜;香花槐.榆葉梅.藍花楹花榜有名;今年入了新居有了院子讓我拈花惹草的勢力範圍又更擴大,一口氣迎來金絲桃.菊花桃. 樹紫藤 .銀柳. 法國梧桐等芳客;連中國古代名花西府海棠都入我花冊.東風乍來,春帷輕揭,我在花花世界.

新春正月時學到老閒遊屋苑花園,觀賞冬日鮮豔奪目的花卉,拍照留倩影,生活一樂也!





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兆成行擇吉正月初六日啟市

 兆成行擇吉正月初六日啟市 

值此癸卯年新春之際,兆成行同人恭祝各位新春愉快 !身體健康 工作順利 萬事如意!

香港瑞氣呈祥 百業興旺 

兆成生意興隆 財源廣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