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
張繼,字懿孫,生卒年不詳。詩作風格清新,內容多關心社會民生。這首楓橋夜泊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程度,不下於李白的「靜夜思」。
解釋
1. 楓橋:江蘇吳縣城西的一座橋,原名封橋,因張繼的詩而改名為楓橋。2.姑蘇:即蘇州,今江蘇吳縣。
語譯
月亮向西落下去了,楓林中的烏鴉不停地啼叫著,滿天瀰漫著秋霜的寒氣。面對著江邊連綿的楓樹和江上漁船明滅的燈火,觸景傷情的悲愁使人無法入眠。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刻,遠處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一聲聲清清楚楚的傳到船上,更增添遊子的寂寞愁思。
張繼的名詩《楓橋夜泊》,用極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
古箏曲《楓橋夜泊》,用輕勾慢撚、低歎淺吟的旋律,把暗夜孤橋邊的一彎冷月、幾盞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