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冀望旅遊業早日復甦

旅遊業是很多國家、地區及城市之重要經濟支柱,又關係就業民生,故而疫情舒緩之後,多數國家城市都著緊籌劃發展旅遊業的新措施,得以促進旅遊業早日復甦,也是熱愛旅遊人士的佳音!

瀏覽香港文滙報新聞網,翻閱百家廊評論,以理解新名詞"旅遊氣泡"之實際意思。

百家廊:「旅遊氣泡」文理不通2020-09-11 范 舉

最近,香港報紙出現了「旅遊氣泡」的新字眼,但絕大部分報紙都沒有正式介紹「旅遊氣泡」的來源和原意。讀者只能估估吓,猜想「旅遊氣泡」的真正意思。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近日大談香港與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十多個國家討論「旅遊氣泡」問題,還說與泰國、日本談得較深入。邱騰華表示最優先的會是兩地有承認的測試標準,如上機前通過雙方同意的測試、報告結果等經航空公司和運輸單位轉達,抵埗後對方有權要求再做測試,至於「什麼人士優先出行反而次要」。他透露現時與泰國和日本商討得較深入,其他地方則有交換信件,估計經商人士會優先獲得旅遊氣泡的安排。但是,五眼聯盟的國家,立即表示沒有和香港討論這些問題。這也是情理之中,五眼聯盟正在因為「香港國安法」已經在制裁香港,並且宣布中止了引渡條約,怎麼有可能幫助香港復甦旅遊業?

「旅遊氣泡」來源於英文Travel BubbleBubble可以解作泡沫,或者氣泡,但是這樣翻譯完全不能反映旅遊業中的專業用語的真正含意,Bubble應該解作圈閉的旅遊運作,或者稱為旅遊小圈子。隨着世界許多地方新冠肺炎疫情放緩,歐洲一些疫情差不多的地區之間正在商討互相開放邊境,讓雙方的旅客可以在這些地區之間旅遊或工作,而不需在入境後進行隔離。歐洲人稱之為Travel Bubble,最早實行旅遊安全圈子的是位於歐洲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已經互相開放邊境。另外正在準備設立「旅遊氣泡」的地區包括澳洲、新西蘭和新加坡,還有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等。

英國則比較靈活,使用了「旅遊走廊」(Travel Corridor)的字眼,通俗易懂。英國打算與法國設立「走廊」,容許雙方旅客入境後不需進行自我隔離,但英國和法國之後疫情升級,不得不暫停有相關計劃。英國商界和大學這星期要求當地政府加緊與外國政府商討,向一些來自疫情不太嚴重地區的旅客開放邊境。他們指出,如果英國不能重新加強與外地的接觸,將很難恢復經濟。

目前大部分「旅遊安全圈」都仍然在商議中。另外,一些沒有陸地連接的地區也正在考慮設立空中「旅遊走廊」,利用飛機將兩地連接起來,這些地區的旅客抵達目的地後同樣不用進行隔離。但各地的「旅遊安全圈」開放的程度不一。芬蘭和愛沙尼亞早前局部開放邊境,但只限於商人、學生或教師,遊客則不包括在內。

香港、澳門和廣東省也準備實行「旅遊安全圈」,但目前僅限於一些特殊人群,要大多數人都能通關,條件是實行「健康碼」能夠互相承認,收費調低逾200元,而且要求旅遊者確定沒有患上新冠肺炎病毒後才可獲豁免,不用接受強制隔離。目前香港地區大概仍然有100個隱形的病人沒有調查出來,成事的機會並不大。(評論文章摘錄)

圖片來自網絡九月份報刊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