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往瑪麗醫院探望鄉親

昨晚,我們十多位居港安海鄉親聯袂前往位於香港南區的瑪麗醫院,探望剛剛由馬尼拉回港治療的鄉親校友家簿兄,他意識上聽到眾鄉親之慰問言語,會睁大眼睛望着各人,大家祝願他在仁心仁術的醫護人員醫治護理之下,身體能夠早日康復!栢萬兄把眾鄉親校友樂捐善款交給家簿兄太太,他的家人十分感謝眾鄉親之關心及帮助!
轉載綱絡有關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公立醫院
[瑪麗醫院]之图文資料。
第三图是1937落成的瑪麗醫院



維基百科:
瑪麗醫院(英語:Queen Mary Hospital)是一所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薄扶林的公立地區綜合醫院,並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也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該院於於1937413日啟用,是當時香港以至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之一。
瑪麗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隸屬港島西聯網,為聯網中的龍頭醫院及專科轉介中心。全醫院共有約1,440張床位及逾3,800名職員。該院設有24小時急症室服務、外科、器官移植、兒科、各類專科及復康護理服務。

歷史編輯
1925年,港督金文泰上任,致力改善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19299月,位於何文田亞皆老街的公立醫院九龍醫院開始啟用,金文泰亦於同年宣佈於香港島興建一所規模更大的醫院,以代替興建了超過半世紀、位於西營盤的公立醫院。新醫院選址薄扶林道與沙宣道對上的西高山山腰,面對西博寮海峽,環境清幽景色怡人。醫院於1933年正式開始興建,因資金不足,延至1937413日正式落成啟用,由繼任港督郝德傑主持開幕儀式,並以當時英皇佐治五世的配偶瑪麗皇后命名為瑪麗醫院。

瑪麗醫院落成時為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H型的7層主建築物共分為6個翼,啟用同年起亦成為香港大學的醫科生臨床實習及教授的地方。香港日佔時期,醫院曾被日軍佔領和徵用作為軍用醫院。1945101日,即香港重光後一個多月,瑪麗醫院便開始重新投入運作。由1955年開始,醫院經歷多次的擴建,其中以1960年代及1980年代的規模最大。1959年大學病理大樓落成,初時樓高3層,及後加至5層;1974年臨床病理大樓落成;1980年落成的K座高達137米(28層),曾是全亞洲最高和全球第二高的醫院建築物,直到養和醫院李樹培院擴建工程完工才被超越;但目前仍是全球第四高醫院建築物。截至2005年,瑪麗醫院已經擁有共14座建築物。

醫院不同部分經過多次拆卸改建,建院初期的建築物至今只剩下主樓及護士宿舍A座。主樓樓高八層,以新古典主義風格為設計。護士宿舍A座樓高六層,亦是以新古典主義風格為設計,以鋼構架建築,建築物的材料是在水泥外鋪上「批盪」,效果看起來像是用石砌出來的;內部的木樓梯、木門、及地板仍在使用。瑪麗醫院於2007年向政府申請拆卸護士宿舍A座,以興建急症、創傷暨心臟服務中心,但建築署評估後認為有極高歷史文物價值,不可清拆,當局須另覓地點興建大樓。

2011年年初,全港首間移植及免疫遺傳學部化驗室於瑪麗醫院開幕。
311日,瑪麗醫院公佈取得為期4年的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評核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