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閩南補冬


今天是立冬日,相信上了年紀的閩南人無論是移居港澳及東南亞等地方,均稱謂補冬。學到老今晚進食自家烹煮的淮山枸杞鸭肉湯時,不其然想起少年時,即是五六十年代困難時期,每逢立冬日感到十分興奮,可大快朵頤享用滲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燉煮之四物番鴨(自家飼養),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不亦樂乎!上世紀六十年代物質缺乏,多數人營養不足,身體虛弱,若是進食滋補藥膳後,功效立竿見影,真感到體力充沛,精神抖擻也!
轉載文章及圖片
民间食俗:闽南补冬习俗介绍
作者:匿名
  立冬节气到来,我国闽南一带的冬季饮食有着“补冬”的习俗,家家户户购买鸡鸭、牛羊等补物,配合适当的中药材一起炖煮食用,这是为了适应季节转换和气候变化而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闽南补冬习俗。
  闽南民间习俗中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在这一天,民众要为已经到来的寒冬作必须的准备,要为身体补充新的能量,以期顺利度过整个冬季。因此,立冬日民众要进食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牛羊、鱼鳖等等,而且往往和着中药“四物”(即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一起烹炖,增强药补的效用。
  选择在立冬日进行,说明民众在此也有一种“仪式”的意义。立冬,断开了秋冬的界限,就像一个关隘一样,民众过了立冬这个点,就进入了一年中最难挨的寒冬。因此选择在这一个转折点上“补冬”,以前还有些人家更是选择历书上立冬的具体时分“补冬”。这说明闽南民众希图通过这种在非常时间点举行的“仪式”来增强自身在整个冬季的生存和活动能力。
  在过去物资供应比较困难的时代里,“补冬”让立冬成为一个丰盛的节日。那时,平日里以地瓜为主食的闽南人,只有除夕、“普渡”(即盂兰会)和“补冬”这屈指可数的几个日子才能享受到肉味。也因此,“补冬”一词总有喜庆的内涵。
  而且,与其他可以“吃到肉”的节日不同的是,“补冬”是专门为生人准备的。其他如除夕、“普渡”准备好的菜肴,都应该先献给诸位神灵鬼魂和祖先,祭祀后生人才可享用。而“补冬”则没有这些规矩,这一天准备的“好酒好肉”,神鬼祖先都无权享受。“补冬”的对象只有活在这个世界的生人,显现出充分的现实关怀意义。
  “补冬”还往往成为闽南人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好媒介。在冬至日,相识的人见面总要相问:“今天补冬,你们家补什么?”其中透出对彼此生活境地的关切和关怀。倘若对方当天准备的菜肴是自己感兴趣却不会做的,这又是一个互相切磋厨艺的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