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郊遊參觀戰時爐灶

昨天星期日學到老又是老習慣行走柏架山漫遊大潭郊野。由鰂魚涌市政街市傍邊之柏架山道步行到樹木研習徑,抵達香港抗日備戰的遺跡→戰時爐灶景區。
圖片說明:參觀七十八年前抗日戰爭時期,港英政府於一九三八 年, 備戰日軍而建造之軍隊炊事爐灶.此是香港歷史遺跡.特意拍攝照片與大家分享。日後有機會請各位親自前往遊覽,大大增添郊遊之樂趣!

港島柏架山的戰時爐灶遺址,位於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分) 的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內,途中可一睹建於1938至1939年的兩個四組野外爐灶遺址,也是現時唯一所發現及保留下來的戰灶遺跡。除爐灶外,附近還發現一些儲糧庫和疑似當時用來匿藏的山洞等殘跡。

1938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佔領廣州後,面對日本的威脅,港英政府不得不為抗戰作好準備,包括統制糧食、灌輸防空知識、加強救護訓練,以及在人口稠密的地區興建防空洞等。柏架山西北麓的四組野外爐灶,便是這段時期設置的備戰之一,目的是供市民在戰亂期間作煮食之用。

1941年12月8日起,日軍揮軍南下,11日至13日攻克新界及九龍後,日軍在中間的4天內休息備戰港島,蟄伏不動。於18日晚在硝煙中渡海至港島鯉魚門海峽及北角一帶強行登陸,英軍與日軍曾在鯉魚門砲台海岸激起了一場漫天烽火的戰鬥。除北角至柴灣一帶即被日軍攻克外,半山的寶馬山和柏架山也迅速被日軍佔領,而當時匿藏在柏架山上或山洞裡的居民都來不及使用這些爐灶避過戰禍。

香港保衛戰事由1941年12月8日至25日晚投降為止,僅僅維持了18天便告結束。駐守最後防線的港島於19日在黃泥涌峽與日軍連場激戰,雙方都死傷慘烈,而整個港島更在數天內便告淪陷。這些野外爐灶從來未經使用,戰後一直被荒置在山上,雜草叢生。由於柏架山上一帶發展不大,該等野外爐灶得以保留下來,成為另類自然教育徑的一份子,以及供人憑弔。 
  (剪輯網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