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冀望中美關係改善

瀏覽香港O1新聞網,關注世界焦點新聞,即是拜登就任第四十六任美國總統。大多數媒體評論都預料拜登總統在外交政策方面對比前任必定會改弦易轍,有一番新作為。最重要的是中美持續多年之緊張關係可望緩和,得以改善!

以下轉載香港OI 北京智庫:中美關係正常發展

即時國際 撰文:王晶晶

2021-01-22 04:01

最後更新日期:2021-01-22 04:01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月20日正式上台,外界對於華府新政權能否改善上屆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惡化的美中關係。一份報吿估計,拜登時代美國的對華政策將趨於理性,中美貿易談判有望重啟,雙方多邊合作領域擴寬,兩國人文交流預期可以恢復。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發表《拜登時代學的中國與美國:趨勢與應對》的報告稱,第一,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將趨於理性。與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相比,建制派的拜登或將重新回到傳統軌道,再度重視規則和經驗。

報吿稱,在近幾任美國總統中,拜登是最熟悉中國的一位,他曾四次到訪中國,見過中國的四代領導人,和中國的學界、政界、商界保持了密切聯繫。「拜登從政48年,在外交有很深造詣,本人氣質和性格可以團結眾人,愛好和平,擯棄仇恨,他想成為建設性的參與者,並與任何國家合作,尤其是中國。」

目前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仍然嚴峻,當地的族裔矛盾日益激化,如何穩定疫情、恢復經濟、彌合社會分裂是拜登陣營上台後的第一要務。在這種情境下,重心向外、將對華競爭衝突化,顯然不是一個理性政府的理性選擇。這將意味着中美之間的緊張將得到緩解,拜登當局將更注重兩國高層間的外交溝通與對話,兩國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將大為降低。

第二,拜登政府有望重啟與中國貿易談判。報吿表示,拜登2020年12月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會暫時維持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包括取消關稅。他還說,首先會對第一階段協議進行全面審查,並徵詢亞洲與歐洲傳統盟國的看法,以便制定一致的戰略,而不是過早做出個人判斷。

拜登此前曾經多次表示,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實際上是給美國的消費者和公司加徵稅,在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方面與中國對抗的最好方法是與盟友和夥伴結成聯盟,而不是通過單邊關稅。

拜登時代對華貿易態度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他提名華裔戴琦(Katherine Tai)擔任貿易代表。分析指出,相比於特朗普時期的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戴琦可能更傾向於多邊執行機制。她曾表示,應該強硬和有策略地對付中國。此外,中國國務院於1月13號任命俞建華為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報吿稱,中美在貿易談判方面的人事調整似乎預示,中美恢復貿易接觸可能比預期更早。

第三,拜登時代,中美多邊合作領域也有望擴寬。報吿指出,中國始終主張推動全球治理國際合作,拜登政府回歸多邊主義的趨勢,將促進中美在應對氣候危機、對抗疫情、推進全球經貿規則等領域的合作對話。

第四,中美之間的人文交流預期將恢復。特朗普執政時期,社會民粹主義盛行,美國不斷收緊簽證政策,學者、青年學生甚至民眾旅美都受到了政治身份和專業等各方面的限制。

拜登新政府執政後,留學生政策的理性回歸,人文交流止跌回升成為廣泛預期。在當今世界科技競爭十分激烈、人才爭奪異常的普遍背景下,中美展開人力資源合作與科研項目合作,特別是教育交流合作、科技目合作,對兩國都意義重大。在民間層面,專家學者、民眾出遊以及智庫等非政府組織都能為健康的中美關係注入活力。


閱讀故鄉情文章

學到老拍照

瀏覽香港文滙報網頁,閱讀家鄉安海鄉情文章。

【文山字水樂春風】石橋長五里 古寺奉佛祖

2021-01-20

清早,天還未全亮,溫暖而潮濕的海風,自海面吹來,遇上寒冷的地表,形成絲絲薄霧,飄過港灣邊上這條石橋。

這條石橋,向稱「安平石橋」,全用花崗岩來興建的。乃晉江和南安兩地百姓和貨物來往之用。因水路費時,又有風浪,因此才有修橋之需要。

我拖着一旅行箱,踏着橋上的石板,向着村鎮行去。我「少小離家」,在外地求學十多年,現學成回鄉,先要回家見見掛念我的父母,和疼愛我的爺爺。

我的故鄉,叫安海,古名安平,乃閩南古鎮,坐落在海之濱,屬福建省泉州市。南邊是一個曲折的海灣,曾經是繁忙的港口。800多年前,灣內帆檣林立、交易興旺,是宋代中國與外國通商的五大口岸之一。

據說當年是安海富商黃護和僧人智淵帶頭捐款興建,其間因建築費不足,停停建建。但以當時物質條件和工程技術來看,無論此橋之長度和規模,都可算偉大的了。

由於此橋由佛教僧人主持募捐和建造,所以橋上飽含佛教色彩。就如長橋中間的水心亭,就在亭前石柱上刻有對聯,寫道:「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意思是世間所有的佛都以此佛為宗,因所供的正是釋迦牟尼佛;而天下也無一座橋長過此橋了。

我走到水心亭,望着那兩座石翁仲,那是守護神,高與人齊。很多人習慣經過時都在其旁邊站一站,摸一摸,望得到保佑。我當年離鄉時也曾在此停留一下,但如今我更遙想千年前的匠人,如何一錘一鑿地鑄成這兩位不辭日曬雨淋,看守石橋的石將軍。

古代,在這道安平石橋上行走的人,有來自歐、亞、非各洲。在他們的行囊中,載着茶葉、瓷器、絲綢和香料,帶回他們的國家,當可賺得豐厚的利潤。今天,只會有人在橋上垂釣,或在橋下泥灘捉螃蟹。人間滄桑,江水長流。

我過了橋,慢慢向山上行。安海的地勢是從海邊向上展開,整個古鎮有如一幅巨大斗篷,灰撲撲地鋪開在一個緩緩升起的山崗上。民居住屋高低錯落,上到最高處,便是一座千年古寺龍山寺,我的家就在寺旁。

我記得幾歲大時,總喜歡在寺旁樹蔭下,聽祖父說故事。他說過當地原有一棵大樟樹,有一次,一位香客路過,休息時將一個香袋掛在樹上,但他走時忘記了帶走。入夜後,樟樹無端大放異光,鄉人皆視為異象。

多年之後,有位天竺僧人來到,其時樟樹已寬數圍、高數丈,樹榦粗大。僧人見那株樟樹瑞光環繞,香靄氤氳,又夜放異光,頓有憬悟,視之為神木。他請工匠伐樹,製成三樣奇珍:一是一座千手觀音、二是兩扇厚重木門、三是一個巨大木鼓。這三樣奇珍,今天仍是龍山寺的鎮寺之寶。

千手觀音像是座木雕立像,頭戴花冠,冠周雕有眾多小佛像。觀音端莊垂目,雙手合十,肩背後如孔雀開屏般,以扇形展開1,008隻手,掌心各有一隻眼,就有千眼。每手各執法器、書簡、鐘鼓、花果、珠寶、樂器等,成「千手千眼」,象徵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普渡眾生。就以木雕藝術來說,這也是登峰造極之作。

龍山寺大殿的一對彩漆大門,為一片木板所製,並無拼接,可想而知那樟樹是何等壯大。至於鼓樓上放有一大木鼓,直徑1米多寬。是取樟樹樹頂,將中間掏空,製成此鼓。

安海人習慣拜觀音,因供奉觀音,被認為可得到「息災、增益、敬愛、降伏」四種成就。我也在觀音像前敬拜一下,然後出來圓通寶殿前,看看那一對清朝道光年間立的八角形透雕蟠龍柱,那是由一塊青玉石雕成。這處是我孩童時玩耍的地方,我在此重拾完童年回憶,就回掛念的老家。

作者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以下學到老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