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欣賞獅子山歌曲

 

學到老拍攝獅子山照片

七十年代粵語流行曲獅子山下由香港樂壇教父顧嘉輝先生譜曲,香港才子黃霑先生填詞, 著名歌星羅文先生演唱,可說是早期香港樂壇最佳組合優秀歌曲。近半世紀來,獅子山下歌曲膾炙人口,是香港家喻戶曉之粵語流行歌曲。黃霑先生善於作詞,所作歌詞融入濃濃的香港情,真情描述社會實況,鼓勵香港市民在逆境中團結一致、發奮圖強、和衷共濟、亙相關心及包容融合之精神。老一輩香港人無不讚賞『獅子山下』名曲,歌曲沁人肺腑,不論聽或唱『獅子山下』都會油然而生共嗚。獅子山歌曲令學到老回想起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那時期經濟蓬勃發展,特別是工業十分興旺,人們早出晚歸,勤勞拼搏,踏實工作;民風淳樸,同事工友和睦相處,街坊鄰里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社會充滿和諧氣氛。至今學到老仍是非常懷念七八十年代的美好時光!

『獅子山下』歌曲堪稱香港劃時代之經典歌曲,請大家欣賞‘’岁月留声之罗文《狮子山下》这首歌被誉为《香港市歌》”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YD4y127Kp?from=seopage

獅子山歌詞: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附言:以上字畫是香港著名畫家蔡清風先生所作,而下面獅子山頂峰照片是學到老去年夏天拍攝。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筲箕灣街景掠影

上了年紀總是喜歡緬懷昔日時光,回憶往事。更喜歡舊地重遊,尋找舊日的足跡。學到老七十年代初居住香港東區之鰂魚涌,那時期年青人最開心的是星期天放假悠閒遊樂,學到老便時常與鄉友步行或是搭乘電車往筲箕灣逛街購物、到金明戲院或京華戲院看公眾場(廉價)電影,又往金華街海傍買魚蝦海鮮;記憶最深的是上山坡探訪住在莦箕灣愛秩村的粤籍工友們,見識密集的木屋住宅區,體會他們生活的艱辛!七十年代初期,自鰂魚涌大古城中心現址至筲箕灣之東大街,沿路是船塢,海灣、避風塘、木屋區及舊式唐樓。數十年後,滄海桑田,移山填海,現今由鰂漁涌至筲箕灣之區域已盡是高樓大廈,商場林立,舊日的木屋區及避風塘已建成美輪美奐的屋苑,整個市容煥然一新。世事也真是行雲流水,變化萬千唉!七十年代製造業興旺,促進香港經濟突飛猛進,連帶商業、金融及旅遊業亦非常發達,促進香港成為知名的國際大都會!

與大家分享往年夏天閒逛筲箕灣拍攝的照片













閒逛莦箕灣

生活習慣自小養成,學到老上了年紀閒時仍是喜歡四處走動遊玩。正面而言,生命在於運動,增廣見識吧!前日星期天上午西向中環區參觀郁金花卉展覽,餘興未盡!下午再沿著鰂魚涌海滨大道,東向步行前往筲箕灣愛秩序公園,觀賞香港花卉展覽的東區園藝,沿途飽覽維多利亞港及筲箕灣避風塘風光景色。

閱讀網絡文章,加深認識筲箕灣。

 {筲箕灣— 是獨一無二的}

地理位置

筲箕灣位於鰂魚涌以東,柴灣以西。東至香港海防博物館、鯉魚門渡假村及大潭道,西面普遍以英皇道結束及筲箕灣道開始之處(近筲箕灣報案中心)作為分界線。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鯉魚門度假村及鯉魚門炮台位於筲箕灣,但香港人一般指的鯉魚門是位於觀塘區油塘。

而海晏街以西的筲箕灣西部,一般被稱為西灣河區,但太安樓以北的新填海區,一般稱之為鯉景灣;東區走廊以北的筲箕灣北部,一般被稱為愛秩序灣,名稱源於愛秩序將軍及原筲箕灣避風塘所在地的愛秩序灣[2];阿公岩道一帶的筲箕灣東部,一般被稱為阿公岩,而該處亦為東區走廊噪音重災區。

地名起源

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因而為名。不過,坊間亦有兩個傳說是與筲箕灣的地名起源有關。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他雖然是一個好孩子,但後來因感染了天花而變盲。到了阿蝦15歲時,母親亦感染重病。為了養活母親,他便用筲箕於現時的筲箕灣行乞為生。後來有一日天氣異常惡劣,阿蝦被海浪沖走,只留下筲箕於岸邊。為紀念阿蝦的事跡,當地居民將這個海灣改名為筲箕灣。然而,由於筲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航海圖《粵大記》中出現,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此外,筲箕灣亦曾被稱為餓人灣。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但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是香港開埠初年,筲箕灣一帶對外交通十分落後,只靠班次極疏的舢舨聯繫中環。餓人灣指若被困在該處,遲早會餓死。當時有一句俗語:「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就是形容筲箕灣交通落後的情況。

歷史

早期香港原居民中的漁民主要集中於柴灣一帶。18世紀中葉,有漁民發現筲箕灣為避風良港,所以陸續吸引漁船停泊於筲箕灣。同時亦有一些來自惠州的客家人於筲箕灣山頭開採花崗岩,並在岸邊建簡陋房屋。據1841年的人口普查,筲箕灣人口約1,200人,佔香港島人口 (4,350人) 約28%,大部份居於艇中。其後海盜問題嚴重,1860年,香港總督麥當奴決定整頓該區,拆毀凌亂蓋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是為筲箕灣東大街,並設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擊海盜。

1911年,筲箕灣人口增加至7,000人。1920年代,筲箕灣出現了一些小型工業,為筲箕灣成為工業區開始。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中國大陸的難民踴入筲箕灣,建立了13條山村。山村多以簡陋的鐵皮屋組成,衛生環境普遍差劣。

一直到了1960年代,香港政府大規模整頓開發筲箕灣,興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4年落成的明華大廈等),並且進行了大規模填海工程。於1967年起,政府開始清拆山上的簡陋房屋,但是進度一直緩慢;而《讀者文摘》、《星島日報》、《成報》和《新報》亦於1979至2007間遷入該處紮根,直至1983年,筲箕灣山邊的聖十字徑村發生大火,燒毀不少居民的家園,亦使政府決心整頓,開始全面清拆所有木屋及石屋,並且在原址開山,興建耀東邨及興東邨等公共屋苑。這些改變,令到筲箕灣成為今日的面貌。……未完

全篇文章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觀賞鬱金香花

鬱金香花是多年來香港花卉展覽之主角,每次花展都吸引市民絡繹不絕前來觀賞及拍照。昨天星期日上午,學到老不遠行郊野轉而前往位於中環金鐘區之添馬公園,拍攝無數鬱金香花堆疊成壯觀場景之園藝照片,今早選登載與大家分享。

維基百科: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是百合科鬱金香屬的一個栽培種,又稱洋荷花、旱荷花。絕大多數鬱金香屬栽培品種都屬於本種,其起源地為土耳其,可能起源於眼斑鬱金香(學名:Tulipa agenensis)、亞美尼亞鬱金香(學名:Tulipa armena)、準噶爾鬱金香(學名:Tulipa suaveolens)等種的雜交。[1]

為人熟知的外銷大國荷蘭初次引進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因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個鬱金香品種,但大量生產者大約只有150種。

被歐洲人稱為「魔幻之花」的鬱金香,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莫名的魔力使園藝學家熱衷於品種改良,甚至有人傾家蕩產只為了它那稀有的球根[來源請求]。後來鬱金香是成為了荷蘭的國花。

亞洲很多國家也種植鬱金香,土耳其等國使用他們裝飾,還有伊朗在伊朗國旗和伊朗國徽上也可以看見有鬱金香的圖案。











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我敬重的三鄉賢

     

                       我敬重的三鄉賢     學到老寫於2020年12月28日   

    香港安海同鄉聯誼會的[浪花特刊]編輯委員會在疫情期間仍然一如以往,在12月初開始籌備新一期編輯事項。執行主編與多位編委忙於收集各方投稿,日以繼夜默默耕耘,用心編輯,祈趕及農曆年終出版,於辛丑年春節送給安海鄉親及各友好社團。在抗疫困境中,圖文並茂洋溢鄉情的[浪花特刊],對鄉親們起了鼓舞作用!

   早前編委會需要有關同鄉會會務活動的照片,我隨即在電腦照片檔案中挑選出顏庭階會長、顏乾成主席及顏培增榮譽主席三位鄉賢之合照,此照片是2019823日安海同鄉聯誼會五十周年生日歡聚晚會上,我特意邀請三位鄉賢合影的,珍而重之儲存,也促使本人寫此文以抒發對三位鄉賢之敬重感言。

   這兩年香港安海同鄉會聯誼會,面對社會動蕩,處於疫情困境,在會長顏庭階先生,主席顏乾成先生,及榮譽主席顏培增先生之領導下,依然秉承先賢創會宗旨,團結鄉親,凝聚鄉情,服務鄉親之優良傳統,為居港鄉親之婚喪喜慶及派發抗疫用品等方面給予大力協助 ; 在抗疫期間同鄉會多次特函關心全體居港安海鄉親,親切關顧鄉親們做好防護措施,保重身體,領導人也致電吾眾鄉親問候表示關心,逆境中充滿濃濃的鄉情!

    三位鄉賢對於同鄉會之創會宗旨[敦睦鄉情服務鄉親]貫徹始終。十多年來,在擔任安海同鄉聯誼會領導人期間,他們每月必定主持會議,與董事鄉親們商議籌劃各項會務活動,不但帶頭捐巨資籌集會務基金,而且親身參加各種會務活動; 秉承傳統協助居港鄉親之婚喪喜慶,組織會員旅遊,舉辦康樂活動及聯歡會,又親自帶領居港鄉親專程回家鄉安海鎮參加各種民俗節日喜慶活動,更遠赴東南亞國家參加僑居地安海鄉親舉辦的慶典活動,加強各地安海鄉親之間聯絡。三位鄉賢同心協力發展同鄉會,促進同鄉會會務日益昌隆,聲譽卓著,譽滿香江,成為香港知名度甚高的同鄉會!  

    顏庭階先生,顏乾成先生及顏培增先生他們事業有成,兼且慈善為懷,熱心公益,關愛居港鄉親,全心全意發展同鄉會,令其日益壯大,堅如磐石矗立香江,安海鄉情得以綿延長存 ! 三位鄉賢樂善好施慷慨解囊,對安海家鄉經濟建設及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他們愛家鄉愛鄉親的崇高德行,深得海內外鄉親讚賞,是我十分敬重的三鄉賢 !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閱覽浪花特刊 欣賞畫作書法

非常時期,多數人會感到生活甚是平淡,可根據個人興趣喜好而調劑"枯燥泛味"的生活。學到老生活樂趣動静皆宜,愛好郊遊健身運動,聆聽音樂,也喜歡閱讀鄉情書刊及散文詩詞,欣賞畫作書法等等。不但增加生活樂趣,而且對促進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功用!閒時翻閱同鄉會浪花特刊,閱讀鄉情文章之餘,又欣賞多姿多彩之書法字畫.

特別介紹以下照片1:同鄉會會長顏庭階先生的佛經書法。顏會長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樂善好施,熱衷於捐助香港等地之佛教事業;對同鄉會家鄉貢獻良多。顏會長和藹可親,慈眼視眾生,關愛吾安海鄉親,是我敬重的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