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禦寒保暖方法

                                           




寒流南下,冷鋒吹襲令氣溫降到12度左右,即感寒氣逼人,香港天文台就不時報導並提醒市民做好禦寒保暖措施,特別是上年紀及體弱之人仕更須注意保重身體,以免寒冷天氣影響健康而生病。寒流襲港時,除了添衣保暖方法外,學到老抵禦寒冷的方法是:(一)急步行或慢跑以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預防傷風感冒。(二)用冷水洗臉及溫水沐浴,以適應低溫的天氣。(三)臨睡前用熱水足浴,可促進血液循環。(四)進食用肉桂、花椒、八角、薑蔥烹煮之香噴噴羊肉,能增加身體熱量。(五)淺酌溫血補氣的「十全大補酒」,令血脈暢通。學到老用了以上禦寒保暖的方法,感覺渾身熱乎乎,不懼天寒地凍,就算寒風撲臉,反而感覺身心爽快,精神為之一振!
學到老個人的禦寒方法,僅作分享,請大家參考以下轉載的網絡養生保健資訊有關禦寒保暖方法:冬季如何保暖才科學 冬日的寒流常常讓人縮手縮腳、瑟瑟發抖,很多人就想方設法取暖—一蜷著身子,被子蒙頭呼呼大睡;室內開空調,門窗卻緊閉;為了抵御寒冷,里面穿著保暖內衣、毛衣毛褲,外加羽絨衣,帽子、圍巾、口罩、手套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專家指出,蒙頭睡覺對健康是有害無益的,一則被子太厚會壓迫身體,不能使身體在睡覺時徹底放松,同時太厚的被子也會壓迫心臟等臟器,影響健康;如果蒙頭大睡,則會因被窩內二氧化碳等廢气逐漸增加,影響正常的呼吸甚至造成窒息。同時也可因被窩內缺氧而誘發心腦血管病。
  冬季,很多人緊閉門窗,足不出戶。但由于緊閉門窗,室內空气流通不佳,導致空气污濁,容易引發頭昏、出汗、咽喉干痛、胸悶不适等症狀。“三分飢寒,七分溫飽”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保暖過度,容易使机體的調節和适應能力、耐寒能力降低,反倒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編輯提醒:寒冷的冬季,為保持室溫,很多家庭常常門窗緊閉,尤其在夜晚更是如此,其實這并非良策……
編輯提出問題:身體哪個部位更需要保暖那?
重點保暖部位
  頭要保暖:由于冬季天气多伴有風,且常常寒流侵襲,如果只注意身上穿得暖和,而不注意外出時戴帽子,不僅熱能會從頭部散發,而且又因屋內溫度高于戶外,還很容易受寒感冒。因此,老年人外出應戴帽子,尤其晨練者更不能麻痹。
  背要保暖: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复發、加重。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絲綿為宜,保溫隔寒性能好。夜間起床時應披衣防感冒。
  腳要保暖:醫學專家認為,腳距心臟遠,血液供應少,腳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為敏感。如果腳著涼,全身健康均可能受影響。因此,老年人冬季應及早穿厚襪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腎。有凍傷史者更應早穿。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涌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良好,利于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
  

 天冷要以“動”防凍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人們多不愿出外運動。其實,越是寒冷,越應多多運動,因為運動是驅除寒冷的最好辦法,還可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冬季運動可選擇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也可選擇室內健身場所如體操、打乒乓球、保齡球等。
冬天吃什麼禦寒
 來源:綜合
    立冬一過,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氣中,該如何調整我們的飲食呢?中醫養生學告訴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冬季必吃的幾款禦寒菜()
    根據食物中所含營養素的不同,冬季膳食應具有以下特點: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禦寒效果最好。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迴圈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吃辣的可以祛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中含胡椒堿。它們都屬於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欲,還能促進血液迴圈,提高禦寒能力。
    此外,冬季要忌食或少食黏膩、生冷的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中的陽氣受損。 喝酒禦寒不科學(圖)
    天氣漸冷,很多老人和體質虛弱的人在身體上會有點不適應。營養學家告訴我們,冬季飲食的要點在於提高禦寒和抗病能力。
怕冷的你冬天該吃什麼呢
   寒冷的冬天,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多穿衣服外,日常如能多些禦寒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見的禦寒食物有一下幾類。
    肉類
羊肉、牛肉、鹿肉的禦寒效果較好。它們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禦寒作用。
    根莖類
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怕冷與機體無機鹽缺乏有關。藕、胡蘿蔔、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堿。吃這些辛辣食物可以驅風散寒,促進血液迴圈,增加體溫。
    含碘食物
海帶、紫菜、海鹽、髮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內(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產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迴圈加強,抗冷禦寒。
    含鐵高的食物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也怕冷。貧血的婦女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0.7℃,產熱量少13%,當增加鐵質攝入後,其耐寒能力明顯增強。因此,怕冷的婦女可有意識地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蛋黃等。(瑞麗女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