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香港藉製口罩契機再工業化



抗疫非常時期香港市民急切需求口罩,而外來口罩供不應求,冀望政府支助有意投資製造口罩之廠家,建立口罩生產行業,也能带動其他日用品輕工業,如手機生產装配等等,乘機重新發展香港工業,免全然依靠金融、商業及旅遊業。
瀏覽明報網頁,細讀頗有見地的論述文章。
口罩工廠和可重用口罩:香港「再工業化」的啓示(文:陳元通)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口罩供應嚴重不足。在「一罩難求」的情况下,口罩工廠的出現和可重用口罩的發明令人鼓舞。221日晚,香港生產力局在facebook發出帖文,表示會協助香港廠商設立生產線生產「Made in Hong Kong」的口罩,此舉不但紓緩了口罩供不應求的情况,也有助香港實現「再工業化」。早前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300億元成立「防疫抗疫基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當中的15億元將會用作資助上述計劃。反觀,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研發的可重用微生物阻隔口罩只獲得了128萬元的資助(而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的一套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更從未獲得創科局的支持)。雖然直接比較政府投放在兩個「口罩」項目上的資源未必有實際意義,不過政府對兩個項目所展現出的「心態」卻耐人尋味。坊間提出希望自設工廠製造口罩,政府不但迅速作出回應及大力鼓勵,更把「再工業化」放上枱面;反之,對於可重用口罩和多重診斷系統的生產計劃,政府並沒積極參與。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令筆者不得不質疑香港政府「再工業化」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經歷過兩次金融風暴海嘯後,不少國家重新認識了傳統工業對經濟的重要。加上近年科技進步,不少西方先進國家爭相計劃發展高增值工業,例如美國的「先進製造伙伴計劃」、德國的「工業4.0」及法國的「新工業法國計劃」等。亞洲方面,除了耳熟能詳的「中國製造2025」,日本和南韓政府也相繼提出升級製造業的國策。特區政府早在2015年提出再工業化的計劃,並於2018年《施政報告》宣布注資20億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根據財政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上的說法,「再工業化」的政策理念包括透過創新科技去結合工業技術和研發成果,以幫助傳統工業升級轉型,提高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另外,相關政策亦有助改善經濟結構,從而減少香港經濟對服務業的依賴。既然如此,到底今次肺炎會否成為香港「再工業化」的契機?上述香港政府所表現出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又應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