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句】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經典名句】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作者:羅秀美
台灣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
弘一大師病危前曾手書一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大師此詩似乎暗示自己即將不久人世,但詩中所傳達的高曠寧靜,誠值得後人一覽。特別是「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境界,引人低迴。
對於出家半生的弘一大師而言,君子之間的交往正如水清淡,不黏不膩。如果執象而求,看到了事物的表象,便以為掌握了真實或正覺正悟,實際上卻天差地遠。若問我將到哪裡去安身呢?前路廣闊迢遙,四周空曠無際,這樣的覺受真真切切,無需言語。但見春滿花開,皓月當空,一片寧靜安詳,那裡就是我的歸處啊。弘一大師的臨終關懷──由臨終者關懷生者,傳達出至為深切的感動。
弘一大師在俗時的學生豐子愷曾說道,弘一大師不是「走投無路,遁入空門」的,是為了追求人生的「根本問題」而出家的。因為大師將人的生活分為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藝術生活;三是宗教生活。他不滿足僅生活於第一、二層裡,便不斷攀爬,終於做了真正的出家人。所謂根本問題,即指第三層宗教生活。因此,臨終前的大師無所企求,心意寬闊,了無遺憾。
展讀弘一大師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詩句,令人溫暖、也使人無限低迴。人生在世,若果真如春滿花開般美好,便無欠缺。

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於1938年農曆9月20日應安海水心亭豐德法師之請來到安海,居五裡橋頭的水心亭澄達一個月之久。弘一法師在此期間,向安海民眾講佛經,並贈送哲理佛偈的字畫給各方人士,成為安海古鎮之重要歷史記載。相隔七十五年至今仍為海內外安海人津津樂道。近日安海同鄉校友聚會談起弘一法師圓寂前之言詞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是經典名句,但學到老孤陋寡聞,首次聽到弘一法師此名言,加上學識淺薄,凡夫俗子難以悟出其意思,唯有閱覽網絡資訊,理解“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之含意,今轉載有關“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的字畫及解釋文章,與大家分享。
【經典名句】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作者:羅秀美

弘一大師病危前曾手書一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大師此詩似乎暗示自己即將不久人世,但詩中所傳達的高曠寧靜,誠值得後人一覽。特別是「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境界,引人低迴。
對於出家半生的弘一大師而言,君子之間的交往正如水清淡,不黏不膩。如果執象而求,看到了事物的表象,便以為掌握了真實或正覺正悟,實際上卻天差地遠。若問我將到哪裡去安身呢?前路廣闊迢遙,四周空曠無際,這樣的覺受真真切切,無需言語。但見春滿花開,皓月當空,一片寧靜安詳,那裡就是我的歸處啊。弘一大師的臨終關懷──由臨終者關懷生者,傳達出至為深切的感動。
弘一大師在俗時的學生豐子愷曾說道,弘一大師不是「走投無路,遁入空門」的,是為了追求人生的「根本問題」而出家的。因為大師將人的生活分為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藝術生活;三是宗教生活。他不滿足僅生活於第一、二層裡,便不斷攀爬,終於做了真正的出家人。所謂根本問題,即指第三層宗教生活。因此,臨終前的大師無所企求,心意寬闊,了無遺憾。
展讀弘一大師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詩句,令人溫暖、也使人無限低迴。人生在世,若果真如春滿花開般美好,便無欠缺。

1 則留言:
經典名句和名家書法值得欣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