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重陽節登高腑瞰港島東南海灣及維港風光景致

[人民网 ],欣賞古人重陽登高詩詞及賞析文章。

中國人自古就有重陽登高的習俗。但古人重陽都在哪裡登高呢?

  首選當然是登山。唐宋人喜歡重陽登山,有許多詩詞流傳於世。

  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登過玄武山,寫有《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王維有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好友孟浩然登過襄陽的蘭山,他在《秋登蘭山寄張五》詩中說:“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此外,杜牧登齊山,南唐詞人徐鉉登落星山,蘇軾登浮雲嶺,辛棄疾登帶湖篆岡,戴復古登黃鶴山……連明清皇帝也愛重陽登高,明朝皇帝喜歡爬萬歲山,就是北京的景山,也是崇禎吊死的那座小山﹔清朝皇帝最沒出息,登的竟是御花園的假山。或許皇阿瑪們只是把登高當過家家?

  重陽登樓也是古人的最愛,一點也不遜於登山。亭台樓閣多建山上,建在平原的成了制高點,這樣登樓就等同於登高了。

  南朝的江總寫過一首《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算是為“重陽登樓詩”的開了先河。唐代長安有兩座名亭,一是曲江亭,一是臨渭亭,唐朝皇帝們多好文藝,把朝臣們聚在這兩處做詩,《全唐詩》裡有好多這樣的“重陽應制詩”,著名詩人宋之問、武元衡、李沁、權德輿、韋安石、崔元翰等都曾參加過,就連唐高宗李治、唐肅宗李亨、唐德宗李適也在這“重陽詩會”裡留下過篇章。

  杜甫著名的七律《登高》,就寫在重陽登白帝城高台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載后讀之,猶讓人動容。“驢友詩人”李白曾登荊州落帽台,想起晉朝孟嘉在此落帽賦文之事,心潮澎湃,接連寫出《九日龍山飲》、《九月十日即事》兩首五絕。李白重陽還上過巴陵城(岳陽),寫下《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王勃登蜀中望鄉台,白居易登巴台,獨孤及登蘇州南樓,蘇軾登黃樓,陳師道、姚雲文登戲馬台。晚清時,北京重陽登高之地還有陶然亭、薊門煙樹和八大處。可以說,古人於登樓和登山,其實並重。

  除了登山和登樓,古人還喜歡去寺廟登高。古人篤信佛教和道教,古代寺廟多選址在名山大川,而且寺廟多有佛塔等建筑,便於登高。

  唐朝詩人宋之問、樊忱、盧藏用、崔日用等人都寫過重陽登慈恩寺浮圖的應制詩。浮圖即是佛塔。《東京夢華錄》裡說,北宋開封人重陽登高一般選倉王廟、四裡橋、愁台、梁王城、硯台、毛駝崗和獨樂岡,其中倉王廟列首位。清初,北京重陽登高則多選阜成門外的五塔寺和法藏寺。登高之余順便悟道禮佛,真是一舉兩得啊。 (來源:羊城晚報)

學到老再分享重陽節登高腑瞰港島東南海灣及維港風光景致之拍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