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學到老BLOG連續兩篇文章讚美香港,平日言談又滔滔抒說香港多方面的優點,友人笑謂學到老真是把香港當成天堂安樂窩了,並倜侃本人應獲特區政府委任為香港推廣大使。學到老回應,人之理想及對生活環境物質之要求有異, 對香港的觀感看法難免不同。學到老年青時代經歷艱苦的歲月,移居香港是人生一大轉折,雖然至今仍營營役役,辛勞工作,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衣食住行自感滿足,覺得自己生活尚算恰意,正所謂知足常樂也 !
學到老居住香港數十年,對此家園有一份濃厚感情,與友人言談中難掩熱愛香江之情,又讚美香港山川地貌,郊野景色甚是優美。香港雖然開埠170年成為國際大都市,但原有地形面貌依然不變,倚山傍海,保留百份四十面積之郊野公園, 大多數住宅區靠近郊野公園,是香港市民家居環境之一大優點!市民可善用自然資源,前往近在咫尺之遼闊郊野公園漫遊,投入大自然懷抱,欣賞郊野山水美景,大家一定感到身心舒暢,輕鬆愉快‧情不自禁大聲讚美香港真是好地方!
學到老居住香港數十年,對此家園有一份濃厚感情,與友人言談中難掩熱愛香江之情,又讚美香港山川地貌,郊野景色甚是優美。香港雖然開埠170年成為國際大都市,但原有地形面貌依然不變,倚山傍海,保留百份四十面積之郊野公園, 大多數住宅區靠近郊野公園,是香港市民家居環境之一大優點!市民可善用自然資源,前往近在咫尺之遼闊郊野公園漫遊,投入大自然懷抱,欣賞郊野山水美景,大家一定感到身心舒暢,輕鬆愉快‧情不自禁大聲讚美香港真是好地方!
郊野公園列表
編號 名稱 劃定日期 面積(公頃) 位置請按键郊野公園名稱,瀏覽詳細資料。1 | 城門 | 1977年6月24日 | 1,400 | 新界中部 |
2 | 金山 | 1977年6月24日 | 337 | 新界中部 |
3 | 獅子山 | 1977年6月24日 | 557 | 新界中部 |
4 | 香港仔 | 1977年10月28日 | 423 | 香港島西部 |
5 | 大潭 | 1977年10月28日 | 1,315 | 香港島東部 |
6 | 西貢東 | 1978年2月3日 | 4,477 | 新界東部 |
7 | 西貢西 | 1978年2月3日 | 3,000 | 新界東部 |
8 | 船灣 | 1978年4月7日 | 4,594 | 新界東北部 |
9 | 南大嶼 | 1978年4月20日 | 5,640 | 大嶼山南部 |
10 | 北大嶼 | 1978年8月18日 | 2,200 | 大嶼山北部 |
11 | 八仙嶺 | 1978年8月18日 | 3,125 | 新界東北部 |
12 | 大欖 | 1979年2月23日 (1995年4月7日曾重劃) | 5,370 | 新界西部 |
13 | 大帽山 | 1979年2月23日 | 1,440 | 新界中部 |
14 | 林村 | 1979年2月23日 | 1,520 | 新界西北部 |
15 | 馬鞍山 | 1979年4月27日 (1998年12月18日曾重劃) | 2,880 | 新界東部 |
16 | 橋咀 | 1979年6月1日 | 100 | 新界東部 |
17 | 船灣(擴建部份) | 1979年6月1日 | 630 | 新界東北部 |
18 | 石澳 | 1979年9月21日 (1993年10月22日曾重劃) | 701 | 香港島東部 |
19 | 薄扶林 | 1979年9月21日 | 270 | 香港島西部 |
20 |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份) | 1979年9月21日 | 270 | 香港島東部 |
21 | 清水灣 | 1979年9月28日 (1993年曾重劃,「暫借」約18公頃土地予堆填區[7]) | 615 | 新界東南部 |
22 | 西貢西(灣仔擴建部份) | 1996年6月14日 | 123 | 新界東部 |
23 | 龍虎山 | 1998年12月18日 | 47 | 香港島西部 |
24 | 北大嶼(擴建部份) | 2008年11月7日 | 2,360 | 大嶼山北部 |
25 | 紅花嶺(計劃中) | 2010年之後(邊境禁區邊界獲修訂之後[8][9]) | 600 | 新界北部 |
香港因“郊野公園近在咫尺”膺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圖片來源:香港星島日報
中新網7月6日電据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調查“全球宜居城市指數”發現,樓價有升無跌的香港今年“爆冷”膺榜首,去年排第一的墨爾本卻跌出20大,原因是審核標準新增了綠色空間、自然及文化資產、污染等項目,香港因“郊野公園近在咫尺”而“跑出”。
英國《經濟學人》旗下的經濟學人智庫,今年以比賽形式選出“全球宜居城市指數”的排名標準,結果新增了七項與空間有關的標準,包括綠色空間、城市擴張、自然及文化資產、污染、孤立程度等。更改標准後,排名次序也“大兜亂”,結果香港成為2012年“全球最宜居城市”,跑贏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等榜首“常客”。《經濟學人》解釋,香港居住空間雖有限、交通擠塞等,但香港仍有不少綠色空間,郊野公園近在咫尺,加上香港位於亞熱帶的島嶼之上,可供開發的平地不多,故以可使用的空間比例計算,香港反而超越其它城市。排名第二位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三位是日本大阪,美國華盛頓則排名第14位。相較去年的排名,首位是澳洲墨爾本,排第二是音樂之都奧地利的維也納,第三是溫哥華,今年這三個城市卻連二十大也不入;北美城市中能躋身十大排名的只剩多倫多,不過相較去年排名已急跌四位。新標準令外界質疑,新增審核“文化資產”又以城市擁有多少世界文化遺產數目為標準,因此令法國巴黎和德國柏林等歷史感強之地,排名較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