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淡泊人生 自得其樂

淡泊人生 自得其樂 2012年7月27日下午12:06公開累積瀏覽 354 10 學到老在人生路上風塵撲撲數十年,經歷甚多,對人生之體會亦深。到了一定年紀,人生觀有所改變,感悟著名學者馬寅初先生之哲理箴言: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令心態平和,淡泊名利。現今專注於工作及生活事務。閒時最大興趣是漫遊柏架山林,離塵囂享清淨,強身健體;瀏覽亙聯網,増廣見聞,吸收知識,充實人生,自得其樂也! “老”韻拙詞:淡泊人生學到老,粗茶淡飯活到老, 勤勞身健做到老,樂天知命不言老。 欣賞好文化章 領悟人生哲理 淡泊人生 類別:感悟生活  作者:齊鐵慶子[ 個人散文集 ]日期:2008-3-4 18:03:28按← →方向鍵翻頁 編者按:淡泊人生,遠離喧囂,與山水相伴,其樂融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從有了人類,就產生了階級和不同的價值觀念。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有多少高官權貴,富豪紳士,文人騷客,普通百姓,都在追逐名利和生計中度過一生。於是,就有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之說。的確,人活著就離不開衣食住行,但對財物過度的攫取,帶來的不僅僅是福而很可能帶來的是災禍。為此而滿門抄斬的有之,惶恐終日的有之,飽嚐牢獄滋味的有之,流浪他鄉的有之。為此,有人感慨而言,要淡泊名利,寂寞人生了。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呢?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唐宋詩人蘇軾在一首詞中寫到:“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餘。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人生就該如此,當官也好,做民也罷,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聽風撫琴,吟詩讀書,其樂融融 陶淵明在南鄉子中自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所描述的則既採菊,又望山,意盡於此,無餘蘊矣,悠然忘情,趣閒而累遠。在一個風景優美,景色宜人的山村,自耕自種,日出而忙,日落而息,妻賢子孝,幸福快樂,還有何求?   據報載,有某省委書記,離職後返回故里,帶頭承包荒山,種起了果樹。不僅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鍛煉,而且還帶動了家鄉的農民走上了致富路。作為省委書記,在當今也算得上是個高官了,他放棄城內的榮華富貴不享,卻到鄉下甘願務農,這種境界就夠讓人欽佩的了。那麼他還能夠帶來一方富裕,改變了家鄉面貌,就更令人感動了。他的這種淡泊人生,實際是人生境界的一中昇華,他的人生並不淡泊,而是很燦爛,很有意義。   我胸無大志向,心無高作為。只想在晚年,也能學學賢者,讓自己遠離城市的車水馬龍,告別滾滾紅塵中的恩怨是非,找一個理想的鄉村,不需要風景如畫,不需要世外桃源,只是要有山有水就足矣。因為沒有山則無寄託,沒有水則無靈氣。有一個遮身的茅屋,屋前栽植花柳,屋後種植蔬菜,登山遠眺山野美景,下河垂釣童年的樂趣,閒時吟詩作畫,悶時把酒臨風。人生如此,豈不快哉。   要想淡泊人生,就得放棄私慾。錢財乃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無則不可,多之無用。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留下多少財富讓其坐享其成。其實,只要我們上對得起父母,下盡到了撫養子女的責任,就已經足矣。人生短短數十載,能給自己一段生活的空間,真的很難得 要想淡泊人生,就得能夠放棄。對父母盡孝、對兒女盡責後,人生還會有許多的親情和友情,這些親情和友情往往難以忘懷。要想淡泊人生,就要能夠放棄。朋友有許多,知己有幾人。即使在天涯海角,是知己總有團聚時,不至於會天天相聚,時時歡歌吧。   要想淡泊人生,就要先調整好心態。從燈紅酒綠的都市,到偏僻閉塞的鄉村,從熱鬧到寂靜,從車水馬龍到門可羅雀,從酒山肉海到粗茶淡飯,人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同時更需要有堅強的毅力,否則,淡泊名利就是一句空話,一個口號。淡泊人生,可以頤養天年,可以寧靜致遠。設想一下,在花柳成蔭的小院內,鋪上木桌籐椅,泡上水酒淡茶,端出自家特產,熱情款待遠方客人,那濃濃的鄉情,摯熱的情懷,溫馨的氣氛,感人的話語,怎能不讓人陶醉。   在有生之年,你是否也想淡泊人生?我期待有一天能了卻自己的心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