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錢 錢 錢


錢 錢 錢
2008年10月29日下午11:21公開累積瀏覽 520
 
  
  
金融海嘨的訊息舖天蓋地充斥報章、電台、電視、電腦,愁雲慘霧不散,持續籠罩香港.遭受金錢損失的市民無數.閩南話俗稱:錢財通五臟.影響到靈魂深處,特別是勤勞儉樸積蓄的血汗錢,退休金一旦投資失利,化為烏有,更是心痛!學到老雖不受雷曼之害及未嘗投資股票失利,但亦感受到沉悶不樂的氣氛.故情不自禁,重複寫了幾篇關於金融海嘨的網誌,希諸多BLOG友見諒!
近期很多熟悉的顧客向學到老傾訴,投資失利.金錢損失數目頗大.表露憂心忡忡!,自從去年十月廿九日恆指創下31958點高峰後的一年間江河日下,累積下跌二萬餘點至本星期一(十月廿七)之一萬一千點左右時,好多光顧小店的熟客就面露笑容,“磨拳擦掌”,蠢蠢欲動要趁低點吸入匯豐,中銀,工銀,建設,兩燈等等藍籌股票.加上收音機不時播放聽眾詢問投資之道的節目,令學到老十分感慨,都市人營營役役,辛勤工作,有積蓄,多數投資金融股票,正是一生何求─為錢幣作奴隸!切勿誤會學到老是挖苦是嘲笑,只是說出現實.學到老自感一生勞碌沒有其他財運,但好在知足常樂,隨遇而安.認為在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基礎上,在追求金錢以外,做些對自身具健康樂趣及對社會有益之事,人生會更加快樂更加豐盛!

小篆:「錢」,從金,戔聲,本義是農田器具,為插地起土之鐵器,如鏟形。故從金。又以戔從「二戈」,有會劃傷之意,又古之鑄錢,形如契刀,故從戔聲。其義為:
1. 金屬幣名曰錢。如銅錢。
2. 錢財之通稱。如《宋史‧岳飛傳》「文臣不愛錢,武官不惜
死,天下平矣。」
3. 費用、款子曰錢。如車錢、一筆錢。
4. 象銅錢的東西曰錢。如《文選‧沈約》「賓階綠錢滿,客位
紫苔生」。
5. 量詞,重量單位。
6. 酒器通「盞」。
「錢」由「金」與兩個「戈」組成。「戈」是古代的一種兵器,也指戰事。細看下,分明就是刀光閃閃的「金戈戈」,仿佛像搶奪金銀而揮舞的兩把刀,正為錢財進行著戰鬥。
一把刀已很厲害了,兩把刀交會不但會遍體遴傷,可能會爭得你死我活,性命不保。尤其這是一個一切都向錢看的社會,商場如戰場,多少人一心攫取錢財,而被這兩把無形的刀刺得傷痛纍纍,甚至戰死於錢財的沙場上。
用錢是一種學問,賺錢也是一種藝術和學問。學會正確地用錢和賺錢,可免為錢財所傷,且可造福大眾,確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
假使拼命鑽在錢堆中,不懂錢財傷人之銳,免不了會出現下列的情形:
求錢之傷:在商場上拼死拼活、爾虞我詐,重壓之下身心俱損,甚至英年早逝;在家庭中以錢為中心,自然失去人倫親情,在冷漠中積怨,在無情中失去和睦甚至陷入親人對簿公堂的淒涼;更有迷者,不惜在刀頭舐蜜,貪贓枉法,落得身敗名裂、成為階下囚……我們不難看到,周遭受錢傷害的實例不勝枚舉。
用錢之傷:有錢之後,沈於享樂揮霍,更有嬌寵不肖之子替他敗家,不要講富不過三代,一代也不能保住,晚景淒涼的例子比比皆是;有錢之後,吃喝嫖賭,傷身敗德,家道速衰……面對兩戈的厲害,我們不能不省思,自己是否也是兩戈的受害者?
面對「金戈戈」的殺傷力,我們應該猛醒,不要再做錢財的奴隸,更不要伸著頭頸任「金戈」所砍。回想《大學》中的「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的教誨,實在令人無比欽佩古人善用錢財發達自身的智舉,而不會以身命為代價去追逐錢財和欲望。
究竟該如何免除「金戈戈」的威脅,又能智慧地用錢財作利益之事呢?
我們不妨看看古人的說法。「錢」據《司馬貞索隱》:「錢本名泉,言貨之流,如泉也。」取錢有流行週遍之意。故錢為通貨,其性質如同活水。故諺云:「大去大來,小去小來,不去不來」、又雲「捨得捨得,不捨不得,大捨大得」。而我們現代人似乎早已忘卻了錢的本義,被錢所迷,執著地追錢、爭錢、揮霍、聚錢、守錢、甚至一毛不拔。人生沈淪於錢財的追求,為錢所奴役,實在是毫無意義。
我們仔細分析錢的由來。每個人所賺的錢,其實都是眾人努力的結果。例如:公司老闆能賺大錢,一定是公司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即使是靠個人力量掙錢,也是眾人合力的結果。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所擁有的才智,離不開父母的養育教導,離不開老師的教誨和同學朋友的啟發幫助,今天的健康體魄也是父母照顧、家人付出的結果,因此不論何人所得之錢財,都是眾緣和合而成的。
是故,任何錢財都來自於社會,其流向也要用之於社會。獨佔、慳吝之念是違背常理、違背自然之道的。故自古就有「一家飽暖千家怨」、「為富不仁必自斃」的警戒。
我們所得的錢財,除自己的合理花費外,還應該用於孝養父母、供奉師長、養育子女、周濟親朋等,如有餘款,更要回饋社會、國家。中國古人在錢財處理上有許多人堪為我們的楷模,例如: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輔佐的大將范蠡,三聚錢財、三散錢財的故事告訴我們錢財要用於親朋、民眾共享,這不僅是生財之道,更是安身立命之道。故被譽為中國的財神。
宋朝名相范仲淹,以自己的俸祿,購買義田,供養家族三百戶,可謂是智慧義舉,其德風承傳後世,代代皆有賢人。范仲淹恩德遍施,是其家道三百代不衰的緣由。
古德之舉為我們證明:錢財要注重珍惜節儉,但也不要過度積攢,而忘卻散財之義。多餘的錢財要用於正當的社會教育、福利事業,則進入「越捨越多,越多越捨」的良性循環之中。錢財決定不能過度積聚,一積就會被錢割傷。
世間有旦夕禍福,家境有起落無常,例如股票能令人一夜成為巨富,一夕化為烏有。誠如佛經上說:「錢為五家共有,除自己外,還有水火、官府、盜賊、不肖子孫」,基督教說:「貪財是萬惡之根」,巴哈依教說:「你所擁有的不必喜悅,今晚它們是你的,明天別人就會佔有它們」,猶太教言:「人有金子,卻沒有知識,他有什麼呢?」
從「錢」字的結構,我們可以體會出古人造字充滿智慧,僅「錢」字就看出其中深刻的警惕之義。願我們莫為錢財所迷,莫被「兩刀」所傷。錢財只是身外之物,即使我們能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與家庭幸福,又有何意義呢?請牢記「財佈施得財富」的古訓。
讀完此篇,願我們能對錢財有新的省思。

沒有留言: